林徽因。
世间女子万千,独她最好。
写林徽因,当从《诗经》起。从那一首《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始,穿过烟水迷离之江南,去追忆。“徽因”二字之缘起,便在于当中那一句“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大姒嗣徽音。大姒,乃周文王之妃。徽,美也。徽音,即美音,寓意贞静之性,贤德之行。以“徽音”二字做她的名,的确是再适合不过了。她出生时,是晴天丽日。1904年,在7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上月,亦即6月10日,她出生在浙江杭州陆官巷的祖父林孝恂家中。
虽林徽因祖籍福建闽县(即而今的福州),但林徽因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当中称杭州是她的“一半家乡”。这一份乡关情意,自与她在杭州出生有关,但更重要的,则是祖父予她的恩情。“徽因”一名起初便是祖父为她取下的。
彼时,“徽因”二字尚不是而今看到的样子,是完整依照诗经所取,叫作“徽音”。直到1935年,林徽因开始在报纸、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时,为与当时的一名叫林微音的男性作家的名字区分开来,方改“徽音”为“徽因”。
民国才女如冰心、庐隐、苏雪林、凌叔华等,皆是出身仕宦名门之后的千金。林徽因亦是如此。林徽因根系福建闽侯林氏,旧年林氏是望族。纵林氏至林徽因祖父林孝恂这一支已式微沦为布衣,但林孝恂勤奋,于光绪年间考中进士,与康有为同科,之后授职翰林院编修。亦算是林氏家族重新振兴之标示。
因林孝恂起于寒微,家底薄,在京为官压力极大,有意请求外放。因此,在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当中故意写错一个字。能入翰林院任职的人必是有大才学的人,书写错字是决然不可能发生的。出现此种情况,通常便是官员暗示上级自己有离京意向。
林孝恂即是如此方才离京来到南方,出任金华、海宁等地方官长。最后落居杭州,当了杭州知府。林孝恂虽在封建旧朝为官,但其人却极开明。
晚清时,社会风气日渐开放,林孝恂更是新旧不拒,中外兼学。尤重视后辈教育,且不分男女,一视同仁。并在杭州府上设立了家塾,分国学和新学两斋,教育子侄。还请了国学大师林琴甫讲授国学,新派名流林白水讲授新学,甚至请了洋人和日本人来教习英文与日文。
如是。林家子女皆受到了极好的教育。林孝恂与妻子游氏育有子女七人。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长子,生于1876年,字宗孟,号“桂林一枝室主人”,因晚年家中院落里栽有栝树两株,自谓“双栝老人”。
林长民极聪慧,又极好学。青年时曾两赴日本留学,并顺利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在清末这样一个政治环境极复杂的年代生活,林长民心中日渐种下改革社会的政治抱负。他不仅有才学,也擅社交。因此,广结政界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