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事里不分对错,但总有一个先来后到。
在与张幼仪离婚之后,徐志摩亦追慕林徽因而回国。至此处,便要提及在林徽因的情路当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一个人,梁启超。
梁启超身份特殊,他是徐志摩的恩师。徐志摩1915年结婚之后便离开浙江前往北京求学,先后到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等处学习。1918年夏日,经友人张君引荐,拜梁启超为师。徐志摩深得恩师梁启超所喜,是年八月,梁启超便为徐志摩安排赴美留学。
得知徐志摩为林徽因离婚并为林徽因辗转回国相关事宜之后,梁启超曾以训教弟子为由致信徐志摩。大意即是望徐志摩行事多思虑,不可以一己之私乐容旁人痛苦,亦不可沉迷男女情爱之幻境徒增烦恼和苦痛,要懂得看开、放下。语词恳切,令人感动。
但徐志摩却并未有如梁启超预料之良好回应。徐志摩回信说:
“我知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告之恩师自己并非只顾自己私乐致使他人痛苦,是要真真与内心一致地生活。又有极洒然的两句话说:
“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
好一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人是良人,但与林徽因相见相识却非在良时。他之所以不听恩师言劝,也是另有隐情。这隐情便是,彼时,林徽因已与梁启超的长子,清俊爽直亦深稳信实的梁思成,相爱。
且这一段姻事,与梁启超亦有莫大关联。也因此,徐志摩心知,恩师此番训劝亦是有徇私的嫌疑。正是梁启超早早看中这小女子,暗中促成她与梁思成相识,方才有了这二人后来的佳美故事。但梁启超所为,亦仅止于此。一如他自己在二人成婚之后与女儿梁思顺的信中所言:
“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徽因又是我的第二回的成功。”
一切缘来缘去皆是有因。彼时,在伦敦,与徐志摩一起谈诗书、论学法,漫游英伦,不是不浪漫的,也不是相遇得早了,大约只是,他靠近她的情势凶猛了,惊了她,甚至吓了她。而他因她弃张幼仪而去之行径,又真真是深刻地伤了她。
这决然不是林徽因想要的。
自幼便在目睹双亲极深爱又极绝望的感情关系里度过的林徽因,是断然无法接受,因为她的缘故,断送了张幼仪对徐志摩所有的情之寄望和爱之企图。她是极分明又极智慧的女子,内心所持的道德准绳是绝不可能认同徐志摩因旁人弃原配的做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