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终不及变化幻变莫测。
原本梁思成计划1923年赴美留学,但因车祸无奈推迟。而也因此,林徽因便有时间修满她的中学课业,亦因此,在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访华时间,她有幸参与陪同。
1924年,4月,泰戈尔来到中国。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
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
我就驱车起行,
穿遍广漠的世界。
在许多星球之上,
留下辙痕。
离你最近的地方,
路途最远,
最简单的音调,
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
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
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
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
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住在这里!”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
融化在千般的泪泉里,
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
一同泛滥了全世界。
自泰戈尔《吉檀迦利》。平静叙述,无限深意。正是泰戈尔作品当中的此种清寂又深阔的意境令世人着迷。而这为之着迷的人里,自然包括林徽因、徐志摩等当时一帮进步文艺青年。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1913年因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当泰戈尔的秘书恩厚之在北京与徐志摩等人谈及泰戈尔有意访华之时,众人惊喜。
后来,便由徐志摩与主张将外界思想家观点介绍入中国的讲学社商谈泰戈尔访华事宜。是年四月,泰戈尔终于来华抵沪。此次访华,徐志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成作用。当日接待的人亦都是文化圈里的名流。
徐志摩担任泰戈尔访华期间的翻译。又因讲谈社是由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和梁思成的父亲共同策划的组织,所以,在这一年的4月12日泰戈尔抵华之日到5月30日泰戈尔返印期间,徐志摩与林徽因有了极为难得的相处时机。
4月23日,泰戈尔来到北京,林徽因参与了接待工作。25日,林徽因与其他名流一起陪同泰戈尔游北海。26日,陪同游法源寺。27日,陪同游故宫。28日,游天坛。等等。
这一段时期,林徽因陪同泰戈尔的行程安排得极满。彼时,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事,已跌入流言,被人谣传。但林徽因大度,丝毫不惧,依旧在此期间与徐志摩坦然来往,令人赞叹。
游天坛那日,泰戈尔有演讲,但演讲地点后被临时更换至先农坛。那日演讲,林徽因、徐志摩似金童玉女一般左右陪同泰戈尔的情形可谓是一帧妙丽景致。后来,更有人曾用一段令人极心动的话描述过当日的场景:
“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海的一幅三友图。徐志摩的翻译,用了中国语汇中最美的修辞,以硖石官话出之,便是一首首的小诗,飞瀑流泉,淙淙可听。”
透过此小段文字凝想当日旧景,实在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