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城各县区简况(1)

普洱之路 作者:鹏鸣


普洱市辖九县一区。

他们分别是:

中国茶都——思茅

“思茅”原音为“思摩”,系少数民族部落名称的转音。

宋大理国始建思摩部,元置普日思摩甸长官司,清雍正七年设思茅通判,雍正十三年改为思茅厅,1913年废思茅厅改为思茅县。

1949年建立思茅县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正式建立思茅县人民政府,1958年l1月,思茅县合并于普洱县,1981年5月,恢复思茅县建制,1993年撤县设市为思茅市,2004年撤地设市建区,将思茅市改为翠云区,2007年1月更名为思茅区。

思茅区区长郑颖松,说话办事无不透出一股书卷气息,很有修养。

他是教师之家出生,母亲是普洱市第一位特级教师,自己也是继承家业,当过教师、校长。后来,因才华过人,被调到政府工作,干过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也在镇沅县当过县委书记。

他告诉我们:

——思茅区是市委、市府所在地,外人来了解普洱茶、普洱市,第一印象就是把思茅当做“普洱”的代表来看待了。所以,我们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心里的压力也很大。

他向我们介绍说: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北回归线以南,距昆明423公里。总面积4093平方公里,辖4个镇、3个乡、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0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5.5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6%。全区最高海拔2154.8米,最低海拔587米,城区海拔1302米,年均气温18.2℃,年均降雨量1492.4毫米。思茅区森林、土地、矿产、水能、区位、气候优势突出。

森林覆盖率达70.28%,水资源总量为57.7亿立方米:思茅区地处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

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银思茅”之美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03年5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城”。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青山绿水,四季花开,是消暑避寒、旅游休闲的胜地和投资开发的绿色宝地。

历史悠久的普洱茶都——宁洱

来到宁洱县,我们参观了民族团结盟约碑。这是当年普洱地区各民族不打仗、不互斗,团结一致的历史见证。

我们还在县旅游局、宣传部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当年的茶马古道,了解了普洱茶当年是怎样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

尤其是县长饶明勇,他在百忙之中,专门给我们详细介绍情况,还陪我们重走“茶马古道”,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普洱茶的来龙去脉。

这位县长个头不高,人也不胖,然而,却十分精干,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他出生在镇沅,没有任何官场背景,爷爷就是茶马古道的赶马汉子,他是彝族,初始学历为中专,当过多年兽医,长期在基层第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通过自学,他已经是研究生学历了。

是李小平市长,特意让我们来找他的。

他向我们介绍说:

——宁洱是驰誉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古普洱府所在地。

宁洱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有百年老校——普洱中学,是云南省第一所府级新学;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磨黑中学,曾点燃了思普区第一颗革命火种;有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全国重点义物保护单位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全国英模张培英和著名彝族电影演员杨丽坤的故乡。

饶明勇说: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通过对茶树的利用、驯化和种植,探索出了独特的普洱茶加工工艺,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誉中外的历史品牌,创造了商贾云集的繁荣历史,辐射出通往世界各地的5条茶马古道。

宁洱境内居住着汉、哈尼、彝、傣、回、拉祜、白等19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7%。为纪念民族团结而建立了誓词碑,宁洱县把每年12月31日定为全县人民同庆的“民族团结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