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之乡、边疆宝地——澜沧
澜沧,依澜沧江而得名。
该县设治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置镇边直隶厅。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距昆明594公里。
境内最高海拔2516米,最低海拔580米,县城海拔为1030米,年均气温19.3℃,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县境东面隔澜沧江与景谷县、思茅区相望,南与勐海县为邻,西与西盟、孟连县相接,北靠沧源和双江县,西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澜沧江是东南亚最著名的湄公河一部分,这条连接老挝、越南、缅甸、泰国的河流,在中国境内就叫澜沧江。
澜沧县县长是拉祜族,他陪我们观看拉祜公园、拉祜歌舞等。他说:
——拉祜的民间传说文化非常发达,拉祜的歌舞名满天下,中央电视台、省台、以及老毕的“星光大道”,也经常有澜沧拉祜族的节目。
他告诉我们:
——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普洱市第一大县,辖3个镇、17个乡、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49.82万人.其中拉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2%,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
阿佤新歌唱出的神奇佤山——西盟
赵振华是西盟县长,他身上有山里阿佤人特有的彪悍与雄壮。他不善言语,烟瘾很大,常常怀抱一根大竹筒,不停地抽烟。
我们听同样黑粗的女文化局长说过,县长是实干家,又是工作狂,为了西盟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没白没夜的大干苦干,是个很了不起的阿佤汉子。
他们向笔者介绍:
——西盟一词源于拉祜族语“西密”之译音,意为产金子的地方。傣族称西盟为“勐坎”,译意亦为产金子的地方。
1965年3月5日,成立西盟佤族自治县。
西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距昆明686公里。东北与澜沧县接壤,南与孟连县相连,西北与缅甸佤邦毗邻。
国境线长89033公里,全县1391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全为山地,最高海拔2458.90米,最低海拔600米,县城海拔1150米,年均气温19.7℃,年均降雨量1855.1毫米。全县9.22万人的总人口中,佤族、拉祜族、傣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其中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辖2个镇、5个乡、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6个村民委员会。
西盟是一个典型的“直过”地区,新中国成立时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萌芽初期。
佤族过去一直沿袭着刀耕火种、猎人头祭谷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直到1958年才逐步废除。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盟是木鼓的故乡,是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和脍炙人口的《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
今天,神奇美丽的西盟,以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风光旖旎的勐梭龙潭、气势磅礴的佤山云海和热情古朴的阿佤风情,正在成为民族文化旅游考察的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