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择砍木鼓树的地方
普洱市是个旅游大市,旅游局长顾桃向李小平市长汇报工作时,李市长专门强调,让她不仅做个旅游行家里手,还要做个民俗专家,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和保护的热心人。
我们看见,为了落实市长指示,顾桃局长经常下到景迈山寨、阿佤山寨,向当地群众学习,并且广泛与作家学者交朋友。
一个星期日,按理说是法定的休息天,但顾桃放弃休息,请云南省和普洱市的民俗专家、作家、诗人等座谈,我们也被邀请参加。在会上。作家们各自发表了对哀牢山、对西盟佤山、对拉祜村寨等的研究成果。大家畅所欲言,又说又笑,兴高采烈,使我们获得了很多教益。
顾桃向我们介绍了佤族木鼓。
她说:
——佤族的木鼓有雌雄之分,因此,佤族自古就把稍大的木鼓称为母木鼓,把稍小的称为公木鼓。
木鼓本身有着明显的标志,所以,木鼓树的选择是非常的严肃、严格、认真的,要经过隆重的宗教仪式来确定砍木鼓树的方向,顺着鸡卦指引的方向,选择一棵高大、笔直的红毛树作为木鼓树。
按照佤族古老的习惯,砍木鼓树,拉木鼓之前要杀鸡看卦,根据鸡卦的指向去选择木鼓树。
真是好人好报,老天帮忙,昨天还在下雨的西盟,今天突然晴了,佤族同胞之间相互议论起来,老天有眼,这次拉木鼓是天神同意了的,是我们的福气,是我们的运气,可以亲眼目睹拉木鼓了。
在佤山,我们看见了这样的情形:
——太阳刚升起,寨里的佤族姑娘妇女们就把木碓舂得一声比一声响,为的是要舂出一箩箩白米,煮一锅香喷喷的鸡肉稀饭,抬到山上去慰劳拉木鼓的男人们。
名叫岩兵、尼东的几个长老,手里抱着一个祭祀木鼓树的公鸡,提着砍刀走在前面,边走边将拦道的杂树小草砍倒,走出一条毛毛小路,拉木鼓的人群紧跟在他们的后面,因此,他们非常辛苦,一天到晚都是汗淋淋的。
大概三个小时之后,他们便到达砍木鼓树的地方。按佤族的老规矩,木鼓树必须取当地一种名为红毛树的栗树。
这是一棵直径约50公分粗的红毛树。岩兵、尼东几个老人拔出随身携带的长刀,将红毛树根部的杂草砍倒,并跪在红毛树前磕头祈祷。
祈祷刚刚结束,站在红毛树约10米远的几个佤族猎手,便用老火枪对着要砍的红毛树稍射击,这是佤族请示天神的一种仪式,告诉天神阿佤人要拉木鼓,砍木鼓树来了,同时将附在树根和森林中的妖魔鬼怪赶走,防止鬼神作怪,危害砍树的阿佤人,让刀斧伤着或是大树倒下时伤害寨子人。
弥漫在树上的火枪烟雾还没有散开,岩兵老人便第一个提起斧子沿着红毛树来回绕了一圈后,挥动斧头在红毛树上砍下三斧之后,便将斧子交给其他几个佤族汉子,轮流砍伐。
佤族老人告诉我们,砍木鼓树只要第一斧砍下去后就不能停歇,要一鼓作气把它砍倒,所以,其他几个佤族汉子一边督战,一边不停地喊着“快、快上!”
他们挑选主干树中标直、光滑而又少枝节的一段砍下做鼓料。鼓料长二米,在鼓料的两头各凿二个“牛鼻子眼”,眼孔穿上事先准备好的藤条和竹篾绳,拴牢实后,拉回寨子制作木鼓。
正当男子们七脚八手地忙于拴木鼓树时,佤族妇女姑娘们便闹嚷嚷地从树林里走来,只见她们头上顶着簸箕,身上背着背箩,准时将佤族鸡肉稀饭及水酒送到山上,慰劳砍木鼓的男子们。
佤族吃鸡肉稀饭从来都不用碗、不用筷,直接用手在簸箕上抓吃,也有的将鸡肉稀饭抓放到树叶或芭蕉叶上走到一边抓吃。鸡肉稀饭虽然很简单,他们却吃的很开心,整座山林里都飞满他们爽朗的欢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