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澜沧县南端的中缅边镜,一条条盘山公路隐约穿行于绿色的大山中,把一个个古老的布朗山寨像珍珠一般串了起来,这就是布朗族聚居的芒景行政村。
寨子,一个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山寨,一个充满传奇并与普洱茶的起源有着关系的地方,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较少的民族,传说是与阿佤同胞走散的一群人。千百年来,他们一直在大山里与自然抗争,繁衍生息,世代和古树古茶为伴,布朗族同胞共同开创了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成为云南普洱最早期重要原料产地。直到解放后,这一代居住在大山中被称为“蒲满”的人,才有了自已的名份——布朗族。
王鸿彬秘书长向我们介绍说:
——寨子村距澜沧县政府驻地77公里,南十几公里是中缅边境,东面与西双版纳勐海县接壤,是云南著名的“景迈芒景万庙古茶山”的一部分。寨子村现土地面积89.58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2010年全村有639户2645人。其中,布朗族占总人数的92.1%。现有耕地面积6189亩,其中,水田2238亩,人均拥有2.4亩。另有茶园面积18639亩,人均7.3亩,总森林覆盖率为49.2%,平均海拔1275米,属澜沧江流域亚热带湿润气候。
澜沧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人口较少民族的特殊扶持政策,借助自然人文资源和旅游景区品牌开发优势,集中十几个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决心大手笔、高标准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芒景的新农村建设。
正值满山春暖花开的时节,澜沧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带着党和政府对布朗族同胞的深切关怀,满腔热情地走进了芒景。
他们与村组干部一起同吃同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现状,编制了《澜沧县惠民乡芒景布朗族村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规划》及实施意见。
我们了解到:
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及省民委主任王承才、市长李小平等领导先后到芒景进行调研,指导市、县协调各相关部门,整合统筹各类扶持资金达4306.1万元,统一实施了交通、教育、住房改造、通讯、电力、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39个大项目,展开了芒景村有史以来的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把整村经济和整体环境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项目实施,该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彻底改变,达到了县内中等以上生活水平,整村规划建设总体目标提前两年实现了县、市、省三级验收,成为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整体发展的标杆。
2011年8月,我们冒着沥沥的秋雨,从惠民乡政府驻地离开214国道前往寨子村,30公里山乡公路畅通无阻,丝毫没有一点泥泞的感觉。
感受着一路的绿色走去,芒景古茶山的景色非常的美,各个自然村寨散落山中,错落起伏,依山而居,构成了大山和森林、古树古茶与村寨的诗画美景。纯朴善良的布朗族同胞与森林和古茶相伴,与自然和谐相融,相互依存,共同承载布朗山寨千年发展史话。为此,我们耳闻目睹了党和政府、社会扶持发展、给芒景布朗族山寨带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