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11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在“东风强来西风弱,真正英雄看今天”的通栏标题下,刊载了两篇文章:《消灭“沙门氏菌”的马国荣》和《孙守纲制成质量超过英国的“矽胶”》。
这两篇文章引起毛泽东的注意。
《消灭“沙门氏菌”的马国荣》一文,介绍了只上过两年大学的天津仁立食品厂青年技术员马国荣,针对蛋制品中的“沙门氏菌”问题,从学习入手,利用空闲时间跑书店、图书馆,找有关细菌、微生物和医学方面的书籍阅读,并结合实际开展研究。他经过一年多的刻苦钻研和322次试验,创造出了“真空氮处理法”,消灭蛋制品中的“沙门氏菌”,解决了国际上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孙守纲制成质量超过英国的“矽胶”》一文,介绍了天津市供电局修理试验所21岁的化验工孙守纲不畏困难,在四年多的时间里跑图书馆、查技术资料,经过多次试验,制成质量超过英国和日本的优质“矽胶”的事迹。
毛泽东看罢,颇有感触。他在1958年6月12日,给陈伯达写下一段批示:
陈伯达同志阅。研究马克思主义也要用这两位青年的方法,就是为解决迫切问题而去跑图书馆。列宁为了批判1905年革命失败后在俄国党内兴起的有神论(卢那察尔斯基、波格丹诺夫)而去系统地研究哲学史,写出了《唯物论与经验批评(判)论》,费了巨大的精力。
毛泽东
6月12日
毛泽东的批示,是希望陈伯达能够花工夫系统钻研马列主义著作。
毛泽东每天的书报阅读量颇大。不久,他注意到来自上海的一篇“非同凡响”的理论文章……
当年曾与陈伯达在中共北方局共事的柯庆施,解放后接替陈毅,成为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人称“上海王”。
柯庆施“紧跟”毛泽东。1958年3月10日,柯庆施在成都会议上,曾说过一句“名言”:“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
当年毛泽东提议创办《红旗》,柯庆施立即“紧跟”。就在《红旗》创刊一个月之后——1958年7月1日——中共上海市委政治理论刊物《解放》便在上海问世。
在“上海王”柯庆施身边工作的,也有个政治秘书,名叫张春桥。论知名度,当时的张春桥还很低。不过,张春桥与陈伯达如出一辙,擅长于揣摩毛泽东的思想动向来写文章。当然,比起陈伯达来,张春桥差了一大截。因为陈伯达在毛泽东身边,可以直接从言谈中窥测毛泽东的新思维,而张春桥则只能从柯庆施那里间接地听到毛泽东的片言只语,犹如中医悬线搭脉一般,摸索毛泽东的思想之脉。
张春桥凭借得自柯庆施那里的信息,在1958年9月15日出版的《解放》半月刊上,甩出一篇奇文,曰:《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
这一回,张春桥果真摸准了毛泽东的脉。毛泽东一见此文,说的正是自己近来所谈过却又未曾详谈的题目,自然产生了兴趣。毛泽东第一次注意起作者的名字——张春桥。
毛泽东嘱令《人民日报》予以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