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位的晚年,因为北边有匈奴,为了使自己的帝业长久相传就修建万里长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原本已经进行的修驰道、修宫殿以及修建骊山陵等浩大的工程,使国家原有的人力根本不够使用,只好从民间征调大量的劳役来补充。
早年,秦法虽然严峻,但对征调人民作劳役还是非常谨慎的。在秦国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劳役也会避免农忙时节,甚至发动战争也都会选在农闲的时候。并且,商鞅在变法时确立的原则是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可见秦国的法令不只是用在劳动人民的身上,也用在限制政府以及贵族的滥权上。
但秦国统一六国以后,要进行各种史无前例的改革以及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短短十几年间,工程太多,人力财力均已吃紧。国力与民力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中,执法严厉而无弹性,人民便有受虐待的感觉。据史书记载,秦国百姓,十户有八户家庭的壮丁被充劳役。而严峻的秦法以及沉重的劳动量使得参与工程的壮丁十有八九累死或病死。所以,各地普遍出现逃避劳役的现象。
所谓劳役,原本是国家利用农闲的时间征调民力增强国家建设的行为。可是,到了秦始皇晚期,征召太多,超过了人民所能负担的极限,也影响了农民正常生产以及生活,自然就变成苦役了。
常年押送大批劳役奔赴全国各地的经历,使得刘邦能够体会到人民的不满与哀怨。当征调劳役的命令到达了泗水亭后,逐渐有了领袖意识的刘邦,再次接受押运劳力的任务。
刘邦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他懂得,大家都去做劳役,家里的田就无人耕种了。况且还要缴纳高额的税赋,老百姓面对过重的负担,又如何生存下去呢。所以,以侠士自居的刘邦,从内心反对这种过度压榨善良人民的命令。
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一个基本的原因就在于利用早年建立起来的什伍制度, “什 ”即为里,是由五十户所组成,之所以称 “什伍 ”,是由于里是由十个 “伍 ”编制而成。秦朝借此将全国各地的户口资料掌握得非常好。一里五十户中有多少个男丁,多大的年龄,随时都有人进行统计,并建立了详细的户口簿籍,以此作为征税及征调劳役的凭证。由于各个辖区的人口统计资料大多保留在各地政府手中,地方官又采取轮调制,根本不知道以前报上去的数字是多少,所以哪个地方官也不敢对现有户口报假资料,否则就可能面临着抄家灭族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