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接受分封,以退为进 3

刘邦全传 作者:王惠敏


项梁在会稽起兵路过淮阴,韩信以为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来了,他参加了起义队伍。项梁阵亡后,他又跟随项羽,做了一个看管门户的小官。然而,韩信的才能一直未能得到施展。他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项羽根本没把韩信放在眼里,均未采纳。项羽缺乏看人的眼光,既不会识才,也不会用才,韩信对其失去了信心。鸿门宴上,韩信细心观察,发现刘邦非同寻常,是能做大事之人。于是,他趁夜深人静之际逃离项羽的军营,投奔了刘邦。

然而在汉中,韩信还是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没有被刘邦重用,只是被任命为 “连傲 ”,类似于现在的仓库管理员。韩信心里难受便与同乡喝酒消愁,情到深处唱起了小调《巫山高》,谁知因此被定了个谋反的死罪。韩信知道监斩官夏侯婴是爱才之人,轮到斩韩信时,他大喊道: “汉王既然想得到天下,又为何要斩杀壮士? ”夏侯婴觉得韩信非等闲之辈,就与他交谈了一番。夏侯婴对韩信十分满意,禀告刘邦,免其死罪,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任命其为治粟都尉。韩信虽然仍没得到刘邦的重视,但他得到了接近丞相萧何的机会。经过频繁的接触,萧何觉得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十分欣赏他的才干,便向汉王推荐。由于韩信既无名望又无功绩,汉王唯恐其他人不平,不敢贸然提拔。

韩信觉得自己在汉军中也得不到重用,心中憋闷,对前途感到茫然。哀莫大于心死,于是他决定逃离汉中。

萧何得知韩信逃走之事后,来不及与汉王打招呼,费尽周折将韩信追了回来。

萧何向刘邦讲述完事情的原委,并恳请刘邦务必重用韩信,此人乃是汉王争夺天下不可缺少的臂膀。刘邦认为萧何所说在理,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同意让韩信当个将军。萧何则认为韩信是个奇才,区区一个将军恐怕留不住他。刘邦想了想,既然这韩信这么有本领就冒一次险,封他为大将军。

萧何为刘邦作出如此英明的决定拍手叫好,刘邦看萧何这么高兴就准备召见韩信。萧何赶忙制止,这下把刘邦弄得一头雾水,怎么回事呀?萧何一本正经地说: “大王平日待人傲慢,如今任命大将军是件大事,不能随随便便派下人去叫韩信,应该举行隆重的仪式才是,这样可以显得大王重视人才。 ”刘邦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萧何的建议。

拜将仪式举行得很隆重。练兵场上搭建了将坛,四周大旗迎风飘扬,场面十分壮观。众将军都跃跃欲试地盯着大印,心中渴望自己就是汉王要拜的大将军。当萧何宣布韩信为大将军时,台下的将军都不服气,谁会想到一个不起眼的治粟都尉会成为大将军呢。刘邦亲自将金印、兵符和一把宝剑交给韩信,郑重宣布今后军中之事交由韩信掌管。

拜将仪式后,刘邦和韩信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韩信向刘邦分析了楚汉各自的利弊和发展趋势,而后指出项羽的缺点:项羽其实是徒有其表,他虽然英勇善战,但不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不是一个好的统帅;项羽虽然关心部下,但在对有功将领封爵奖赏时又犹豫不决,缺乏政治远见,目光短浅;项羽违背了楚怀王 “先入关中者为王 ”的约定,其分封的诸侯之间矛盾极深,项羽虽称霸但不能持久;项羽的军队毫无纪律可言,到处作恶,烧杀抢夺,不得人心,三秦百姓恨之入骨。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得人心者得天下,韩信劝刘邦要引以为戒,利用敌人的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还定三秦,鼓舞将士士气,挺进关东,最终战胜项羽成就伟业。

与韩信的这一番长谈使刘邦信心大增,也使他对韩信刮目相看,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刘邦马上将东进之事委托给韩信去筹划,军队也交与韩信指挥。韩信虽非出自沛县的自己人,但刘邦毅然将大将军印交予韩信手中,表现了刘邦知人善任的宽阔胸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