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6)

晚年陈云 作者:杨明伟


第三,“要有两三年调整时间,最好三年”。

鉴于“现在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基本建设项目大的1700多个,小的几万个。”陈云认为,这次国民经济调整的时限不会短。他提出,只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扭转目前的比例失调的状况。为了让人们理解这一点,陈云再次强调:

调整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按比例,能比较按比例地前进。重点企业、城镇工业、社办工业,各方面都大体安置下来。

怎么调整?陈云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

赶快下决心,搞不了的,丢掉一批就是了。搞起来,没有燃料、动力,没有原料、材料,还不是白搞。同意(余)秋里同志他们的意见,要让先进企业“吃饱”,这个话对。地方工业、社办工业,如果同大工业争原料、争电力,也要下来。搞“三个人饭五个人吃”,不能持久。小化肥厂,有些地方不愿意减下来。我看能保存的就保存,不能保存的就下来。当然在我们国家,先进的企业、落后的企业并存的局面,要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存在。否则,容纳不了那么多就业人员,有人就要闹事。

他提醒大家要看到调整工作的难度,说:“要完成调整任务,很不容易,因为过去十年欠了账。”

第四,到20世纪末,钢的指标不能定得太高。

陈云也不赞成在远景规划中将钢的指标定得过高,他提出:“2000年钢的产量定多少合适?还有21年,我说达到8000万吨就不错了。”

为什么这样定位钢的产量,陈云风趣地解释:

我这个话大有“机会主义”的味道。问题是,1985年搞6000万吨钢根本做不到。我说2000年搞到8000万吨钢,是冒叫一声,但也有点根据。因为平均每年增加200万吨,或者多一点,就不算少。如果将来超过8000万吨,或者超过很多,阿弥陀佛!如果达不到,稍微少一点我也满意。我不光看你那个数目字,钢要好钢,品种要全。那时钢达到8000万吨的国家并不多,还不是那么几个。要看到,我们的建设丧失了几乎20年的时间。到2000年能达到8000万吨钢,就不错了。

数量是这个数量,要按这个数量做计划。远景规划的指标定到这里,超过了,欢迎;少一点,也满意。

陈云的意思,指标下来了,质量却要上去。对此,陈云进一步强调:

冶金部要把重点放在钢铁的质量、品种上,真正把质量、品种搞上去,就是很大的成绩。这样做,20年时间,其他的工业、交通运输都可以跟上来,科学技术力量也可以跟得上,城市建设也可以跟得上。

由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调整与以往的调整有很大的不同,陈云提出,必须处理好调整与开放的关系,不要因为“调整”忽略了“开放”。为此,他在会上肯定地说:“外资还要不要,外国技术还要不要?一定要,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只不过把期限延长一点就是了。要找增加外汇收入的来源,把它看作很重要的题目。”

陈云的上述意见,得到邓小平的充分肯定。在最后一天(3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也讲了话。

邓小平同意陈云提出的要用三年时间来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的意思,他说:

中心任务是三年调整。这是个大方针、大政策。经过调整,会更快地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邓小平进一步强调说:

这次调整,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很大的决心是搞不成的。首先要有决心,东照顾、西照顾不行,决心很大才干得成。另一方面,要看到困难,把道理讲清楚,把工作做充分。

对陈云关于把钢的指标减下来、把质量搞上去的意见,邓小平完全赞同,他明确地说:

过去提“以粮为纲”、“以钢为纲”,是到该总结的时候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不光决定于钢。钢的水平,也不光是由数量决定的,还要看质量、品种、规格。钢铁要抓质量,抓尖端的。

对原先批准的一些计划规模太大、国民经济负担不了的方面(比如国防),邓小平提出,那根本谈不上进行调整,而是要重新商议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