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苏青:花开花落(2)

废墟之欢 作者:徐虹


“一个善于脸红的女子并不是因为正经,也许她的心里更加迫切需要,而脸上表情就不免讪讪的。同时非常明朗化的女子也并不见得因为她的脾气如同男人,也许她是有欲望的,她想缩短男女间距离,而得容易同男人接近。”

“女子不能向男人直接求爱,这是女子的最大吃亏处:从此女人须费更多的心计去引诱男人,这种心计若用在别的攒谋上,便可升官;用在别的盘算上,便可发财;用在别的侦探上,便可做特务工作;用在别的设计上,便可成美术专家。可惜是这些心计都浪费了,因为聪明的男人逃避,而愚笨的男人不懂。那些聪明的女子真是聪明得令人可畏”

江荣在《拂去尘埃读苏青》中说:“40年代前期的上海,时代特殊,环境复杂,在那个环境下活动,若无清明的国家、民族意识,若无坚强的意志以及有保障的生活来源,很容易沾上腥气。”戴锦华认为:“苏青只是在一种男性行为的压抑之下,在一种死寂的女性生存之中,道出的一种几近绝望的自虐自毁性的行为。”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提倡创作为工农兵服务,像苏青这样以写青衫红粉、家长里短为主题的作家是无法上阵的。当年的老朋友张爱玲远去海外,苏青显得格外的寂寞、苦闷。更为难堪的是生活无着。1949年底以后,苏青求职无门。1951年后,她芳华越剧团工作。为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写了几部剧本,但都未获成功。1954年,由苏青编剧的《屈原》《宝玉与黛玉》反映颇好。但她在改编历史剧《司马迁》时,写信向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讨教。不料,1955年胡风事件,贾植芳被打为胡风分子,被判刑,苏青也就被打成胡风分子,关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再后来的1966年“文革”,苏青被抄家,被揪斗。晚年生活困难,常因住房狭小与邻居矛盾,被人欺负。1975年,苏青从黄浦区文化馆退休。退休证上写明:原工资61.7元,按7折计算,实发退休费:43.19元。“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这是她给朋友的信。

时过境迁,人们早已经忘记了这个曾在上海红极一时、与张爱玲同称为“双璧”、“苏张”、“孤岛奇葩”的女性了。

苏青(1914~1982):小说家、剧作家。与张爱玲并称为“海派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为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散文结集为《浣锦集》、《饮食男女》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