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胡乔木是在“幕后”工作,发表的文章是以社论、评论面目出现,他的名字很少在报刊上见到。然而,自从他担任新闻总署署长,尤其是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发言人后,胡乔木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了“新闻人物”。
“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
依然是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名义,在1949年3月23日播出《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新闻稿(据现存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广播稿,当时广播的标题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完满结束》)。
新闻稿的第一句话,是毛泽东所加,打破了以往对中共中央所在地严格保密的惯例,如此“亮相”道: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在石家庄附近举行,会议经过八天,现已完满结束。……
为什么选择会议结束后的第10天——3月23日播出?为什么点明了会议“在石家庄附近举行”?内中的原因是在3月23日这天,中共中央机关“开拔”了,从平山县西柏坡村启程,经石家庄和保定地区,朝北平进发。胡乔木随毛泽东一起北上,于3月25日乘火车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在那里下车。胡乔木感慨万分,因为当年他曾在清华园这“戏台”上演过“戏”,大学岁月历历在目。转眼之间,19个年头飞逝,如今他以胜利者的身份,重返古城……
毛泽东在北平城外清华园下火车,是由于中共社会部部长李克农考虑到他的安全,安排他住在远郊——香山西南坡的双清别墅。
一进入北平,百废待兴,毛泽东可谓陷入“日理万机”的忙碌之中,胡乔木也随之进入“百忙”状态。这种忙碌,可从毛泽东1949年6月24日写给胡乔木的一封便函中,窥见一二:
乔木:
写一篇纪念七一的论文(似不宜用新华社社论形式,而用你的名字),拟一单纪念七七的口号(纪念七七,庆祝胜利,宣传新政协及联合政府,要求早日订立对日和约,消灭反动派残余力量,镇压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发展生产和文教)——此两件请于6月最近两天拟好,以便于6月28日发出,6月29日各地见报。写一篇七七纪念论文(带总结性),此件须于7月2日写好,3、4两日修改好,5日广播,7日各地见报。起草一个各党派的纪念七七的联合声明——此件亦须于7月2日写好,以便交换意见。以上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请好好排列时间,并注意偷空睡足觉。你起草后,我给你帮忙修改,你可节省若干精力。
《英美的外交——特务外交》一文(引者注:载当日,即6月24日《人民日报》)甚有用,请令全文播发,提起警惕性。
毛泽东
6月24日下午6时
从6月24日(况且已是下午6时)至7月2日,不过一星期,毛泽东要胡乔木完成的却有4篇全局性的重要文章:
(一)纪念七一的论文;
(二)纪念七七的口号;
(三)纪念七七的论文;
(四)各党派纪念七七的联合声明。
确实,如同毛泽东所言,“以上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
胡乔木埋头苦干着。他这“中共中央一支笔”,日夜不停地写着。
在那些忙碌的日子里,他依然为新华社写了不少社论,诸如:
《要求南京政府向人民投降》(4月5日);
《庆祝上海解放》(5月29日);
《无可奈何的供状——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8月20日);
《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9月22日);
……
他也写了许多新闻。在1949年4月20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英舰“紫石英”号等四舰开炮,“紫石英”号负伤,被迫停在镇江附近。7月30日夜,“紫石英”号趁江陵“解放号”客轮经过镇江下驶时,强行靠近该轮,借以掩护逃跑。翌日,新华社播出新闻稿《袁仲贤将军为英舰紫石英号逃跑事发表谈话》,各报登载,连英国报纸也予转载。
袁仲贤,即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前线司令。世人都以为那新闻稿,是袁仲贤向新华社记者所发表的谈话。其实,那是胡乔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以袁仲贤的名义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