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游达卡(3)

行·影不离:阮义忠的旅行手札 作者:阮义忠


没有身临其境,很难想象这种拥挤。体积较大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货车,前后保险杠上都立着两三个壮汉。原以为车厢挤不下,后来才恍然大悟,他们是专门负责开道的,个个身手矫捷,不时跳下车来吆喝,像赶鸡赶鸭一样把挡路的人、车推开,再跳上停也不停、只管往前开的公交车或货车。就连公交车好像也没固定停靠站,一路上只见乘客跳上跳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最普及的交通工具,也是构成达卡特殊街景的主要分子,就是人力三轮车“理查”(Rickshaw)。车夫下身裹着方块布,上身的旧衫汗渍斑斑,个个看起来都是灰扑扑的,可“理查”却漆得花不溜丢、鲜艳无比。乘客座椅背面那不到一米见方的面积,大红大绿大黄大蓝大紫地画着各式图案或浓妆艳抹的女明星,定睛看上—阵,包管头昏眼花!

“理查”外壳单薄,看起来弱不禁风,却是许多平民吃饭的家伙。沙希德说,达卡人口约八十万,而每天出动的“理查”就有五十万辆次。它们从早到晚在大街小巷里窜来窜去,既载人也载货。然而,就像所有孟加拉的劳动者一样,车夫的工资非常低廉,省吃俭用一辈子,也未必能买到一辆“理查”,仅能向人承租。而就算拥有了一部,也很容易被偷,意味着倾家荡产!

过惯舒服日子的台湾人可能会想,这么简陋的三轮车,能贵到哪里去?沙希德的答复是:“大概200美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大笔钱。要知道,我们是穷国家,人民的平均生活所得,每年只有美金150元。”

美丽的达卡落日

旅馆Razmoni lsha Kha位于VIP路,这一带是达卡的新商业区,规划比较完善,路面宽敞,有分隔岛也有交通标志,行车方向清楚,一切显得有秩序多了。

当地人一般说来都十分友善,平民百姓虽然生活艰苦,却大多一副知足常乐的模样,很难把他们与报纸上看到的愁苦灾民联想在一起。还有就是,双方思维逻辑不大一样,这一点,从我们刚进旅馆时就体会到了。

旅馆是新的,接待大厅与台湾一般的中级旅馆差不多,并不出奇。柜台提供的旅馆英文简介印刷粗糙,却告诉我们,这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五星级大饭店”,设备豪华,有数个餐厅,还有会议厅、游泳池……

看到有游泳池,有晨泳习惯的我们喜出望外,赶紧打听在哪个方位。

柜台职员态度恭谨:“在顶楼。”

再问每天的开放时间,他说:“明年就会盖好。”

而所谓的“数个餐厅”也只被我们找到一个,其他的也都是:明年就会开张。

像这样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经常发生,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房间设备虽非一流,但干净整洁;服务生虽笨拙,但亲切热情。再说,世上还有哪家“五星级饭店”只收25美元!

沙希德停好车,赶来陪我们进了房间,体贴地请我们先休息一下,约定4点到4点半之间来接。后来我们才明白,跟当地人约会,得把说好的时间再加上一到两个钟头。这个规矩,甚至旅馆的morning call(叫醒服务)也适用。

我们在旅馆等到都想自己吃晚饭了,沙希德才于6点出现。没等我们开口,他就一个劲儿地催促:“赶快出来看,赶快出来看!”看什么呢?看太阳!

步出旅馆,只见达卡的落日大到夸张、艳到不可思议、近到仿佛伸手就能够着。都要下山了,还美得那样眩目,充满随时会迸发的生命力,仿佛新的一天才要开始。沙希德掩不住得意之色,大嘴一咧:“我们的太阳比你们的漂亮吧!”

让摄影为孟加拉说话

孟加拉原本属于东巴基斯坦,和印度一样,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经过惨烈的内战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孟加拉人于1971年独立。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又太多,经济问题始终搞不好,有点办法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离开这块土地。沙希德的家族属于上流社会,和他一样出国读书的同辈亲戚共28位,学成归国的只有他一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