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大搞逼供信,弄出了很多笑话,有的被迫说:“我交了一支没有枪托的枪!”有的说,工委下令“集体交枪”等。这些全都是无稽之谈。即便个别有枪的被迫把枪交了,以便摆脱当时的困境,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列宁说过的:“我给你钱、武器、汽车。你让我安全脱险,这当然是一种妥协,但是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发疯的人,会说这种妥协在原则上是不容许的,或者说,实行这种妥协的人是强盗的同谋者(虽然强盗可以坐上汽车利用它和武器再去打劫)。”(见《列宁选集》第4卷193页)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拨乱反正,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段历史才得到了正确的评价。
不过,对这段历史,有人还曾提出两点质疑:
第一,108人离开鲁东南,可不可以说放弃了这片阵地?108人全部拉走是不是连根拔,影响了这一地区后来党的工作?
不可以说放弃阵地。事实上青岛方面仍有王云久、高辛,诸城和高密仍有王辩、王乃征、郭虹路、曹涌涛、牛玉华等同志继续坚持工作。
第二,将108人分为两拨,一拨30余人(其中有年纪偏大的老同志和年纪较轻的小同志以及全部女同志)由邹鲁风率领去鲁南,剩下的去万毅团,到万团后,除宣传队和报社留在团部,其余的下到各个营连,这样分散配置是否不如保持一支独立完整的队伍好?
不是。集中是斗争的需要,分散也是斗争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鲁西者,其中又有些同志去了苏皖,他们全都成了当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者。起初,沈鸿烈分别委任邹鲁风为东阿县县长,于汇川为肥城县县长,周持衡为东平县县长,吴〖XC青.EPS;%115%115,JZ;P〗为省府巡回剧团团长。以后不久邹鲁风、于汇川、周持衡诸同志率部参加了段君毅同志领导的肥西地委及西区人民自由团。吴〖XC青.EPS;%115%115,JZ;P〗、唐棣华、李凤等同志也离开了山东省政府,转移到苏皖区党委。唐任阜宁县委书记,李任淮安县委书记,吴在区党委宣传部。到万毅团的同志,后来成了改造旧军队的骨干,直到和改造成为人民子弟兵的部队一起,在“八一五”后挺进东北,解放东北。
108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乏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物。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有工委书记伍志钢以及王茂云、王玉亭、姜明吾、刘家栋、夏钖铭、王平等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有被俘后遭敌杀害的郭存述同志,有和蒋军王牌新一军交锋英勇献身的尤深同志等。
英年早逝的有王桂峰(女)和陈振麓同志,后者在临终前仍振臂高呼“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的有王景瑞、赵志刚、邹鲁风、周持衡、吴〖XC青.EPS;%115%115,JZ;P〗、王少云、李后、杨战韬、赵书扬等同志。担任地司局级领导的有徐信、宫钧民、兰孝永、张懋钧、章茂桐、王启、胡家珍(唐棣华)、董坤一、陈汉、孙朴风、王希坚、王焕章、王桂荣、王哲、李彬、穆忠信、郑星瑞、王国栋、李铉、单〖XC勣.EPS;%115%115,JZ;P〗(王中)等同志。在解放军中担任兵团、军、师、高级领导职务的有张岗、张莫、张茂生、张战戈、王翀、徐炜、赵欣、王洛、单岗、罗江等同志。在108人中有几位女同志尤为出色。吴〖XC青.EPS;%115%115,JZ;P〗、唐棣华、李凤都曾是全国人大代表。108人中后来有的同志又回到了当年战斗过的老地方。1944年我曾一度担任诸胶工委委员,1945年参加解放胶县战役,徐信、王桂荣都曾秘密潜入青岛。
108人后来分布全国,从东北到西南部队都有他们的足迹,如贵州的穆忠信、云南的王成、四川的宫钧民等。中华大地就是他们的“梁山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写就了英雄史诗。
读者会发现刚才提到的一些人名,在前面“新一百单八将”名单里没有,这不奇怪,因为还有一个广义的“新一百单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