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和绿林军将领们都十分意外,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刘秀敢这么快就亲自来到宛城,更没想到他回来对自己的功劳只字不提,对刘縯的死毫无怨言,只是伏地叩头谢罪。一时间,君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刘玄只得说:“虽然刘縯犯了忤逆大罪,但念在同族情分上,特准你替他收尸吧!”刘秀谢恩下朝,前往大司徒府。
得知刘秀回来的消息,宛城的人都瞪大眼睛看着刘秀有何举动。有的希望他立即站出来为刘縯报仇,取代刘玄那个庸才,把王匡、朱鲔、李轶那些幕后策划者都揪出来杀掉,这些人多是舂陵子弟;有的则想要他跟朝廷闹翻,最好出现谋反不轨的事,然后好被刘玄等人顺手把他也除掉,这些多是原绿林军中的新市、平林兵将士;当然,也有人纯属看戏。以刘縯的威望,对他忠心耿耿的属下不少。大司徒的部属们见到刘秀来了,都忙着上前安慰,甚至等着刘秀指挥下一步的行动如何进行。可刘秀没有丝毫难过的样子,却在那一味地磕头请罪,自己所有的战功都只字不提。
回到大司徒府后,刘秀没有给刘縯办丧事,只是让舅舅樊宏将刘縯的灵柩带回故乡舂陵安葬。他自己甚至都没有穿丧服,一切生活照常,完全看不出他死了哥哥伤心难过的样子。刘秀甚至刻意躲着刘縯的一众嫡系部属,除了公开场合寒暄一下,私下里完全不与他们来往。
刘玄以及绿林军见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都放松了警惕,刘秀到底不如刘縯,看来不必担心他会有什么不轨的行为了。其实刘玄对刘秀也在观望中,他不放心刘秀,却没有想好是否把他也一起杀掉。刘秀在舂陵刘氏中的威望非常高,刘玄的根就在舂陵,这是他不便对刘秀下手的重要原因。何况一直以来对他的皇位产生重大威胁的是刘縯,而不是刘秀,从哪方面来看,刘秀也不像是个有霸气的人物。眼下刘秀的表现又如此的低调恭顺,所以刘玄没有急于对付刘秀。
而刘秀之所以如此忍气吞声,首先刘玄当上皇帝,也是刘縯、刘秀以及众多绿林将领、南阳将领同意的,如果此时刘秀起兵报仇,无论如何也脱不掉忤逆造反的罪名。刘秀的亲人都在宛城,处在刘玄的控制之下,如果刘秀造反,很难想象自己亲人们的处境。更何况真正拿主意的人并不是刘玄,而是绿林系的人马,更始汉军中绿林军也占了大多数。刘秀此时掌握的军事实力太弱小,远远不是绿林军的对手。
鉴于刘秀来到宛城后的表现一直很让刘玄满意,何况昆阳之战的大功还没有赏,于是,刘玄宣布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刘玄借此向外界显示自己是“有功必赏、有罪必诛”的,杀刘縯是因为刘縯要谋反,赏刘秀是因为刘秀救昆阳有功,同时不追究刘縯家属的责任,还提拔他的弟弟,以此来掩饰诛杀首功之臣的行径,挽回自己的声誉。刘秀的忍耐使家族保住了生存的机会。不久,他被更始帝封为武信侯,但是军权却被剥夺了。刘秀虽然没有因为哥哥的事受到牵连,但是,他知道更始帝对自己并不十分放心,所以他在更始帝身边时,更加小心谨慎,待人接物格外恭敬。
可绿林系中有些人马对刘秀还是很不放心,毕竟他们参与了杀刘秀的大哥一事,刘秀现在看似老实本分,并不排除韬光养晦的可能,何况昆阳一战,刘秀表现出来的能力实在让人忌惮,一旦刘秀有了机会,羽翼丰满了,想报仇不是什么难事。他们的荣华富贵不说,恐怕连小命都没有了。
所以朱鲔、李轶等人经常在刘玄面前提醒,不要被刘秀制造的假象所迷惑,他太危险,不能重用,否则难免以后做第二个刘縯。这次刘玄却没有完全听从他们的建议。
刘秀则是在宛城各方势力面前,成功地扮演了一个真心悔过的罪人,一个与哥哥划清界限的弟弟,一个胸无大志、与世无争的庸人。
自昆阳之战后,新朝已经岌岌可危,随便哪个人带兵都可以打垮王莽。所以刘秀也没有必要出去打仗,刘玄也肯定不会给他兵权,于是派给了刘秀一个任务——整顿洛阳,准备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