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心良苦,瑕瑜互见

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戴建业


——我观武汉市中考“材料作文”

今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这篇材料作文,给出一篇可名之为“小橡树成长经历”的寓言,考官并做了如下提示:“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引发你的一些思考。”

从所给的材料和所做的提示,我们不难看出考官的良苦用心。“小橡树的成长经历”就是考场上这些初中生眼下的经历,这则寓言比较贴近中学生的精神生活。每一个中学生都有过小橡树这样“成长的烦恼”,就像小橡树一样,看到别的树结出了苹果,自己也想结苹果;看到玫瑰树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自己也想开出玫瑰花。谁都害怕成为同伴中的“另类”,害怕不被同伴所接纳,更害怕落在别人的后面。可是,就像不是所有植物都能结出苹果,不是所有植物都能开出玫瑰花一样,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歌唱家,都能成为体育明星,都能成为科学家。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气质和天赋,都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正是这种天赋、气质、长处和短处,导致我们每个人青少年时期“成长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发展,不知道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还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还难以理智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篇材料作文最大的亮点是:由于所给出的材料能让初中生“感同身受”,让考生容易找到作文的素材,使他们在仓促之际容易入手,使他们在下笔的时候“有话可说”,同时也容易激发考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笔下不至于干瘪枯燥。它的另一个亮点是,由于它涉及青少年成长的烦恼与迷茫,让考生具有较大自由挥洒的余地,想象丰富者可以畅想未来,长于思辨者可以畅发议论,可以显出“灵气”,也可以表现“深沉”……

令人稍感遗憾的是考官的这句提示——“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这个问题不应该问这些考场上正处在“成长迷茫”中的初中生,首先应该问一问包括考官在内的所有成人,问一问所有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教师,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他怎么可能清楚自己的“成长需要什么呢”?考官本人在初中阶段知道自己成长需要什么吗?这个问题不仅失之生硬,而且限制了考生发挥的空间。

我们不妨将今年省内各地区的中考作文试题作一点比较。孝感市“二选一”之二是一篇“话题作文”,给出的话题是:“想欣赏喷薄而出的日出,就得等待黎明的黑暗;想看到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就得等待一个冬天。等待的过程既是孕育情智的过程,又是积聚力量的过程,还是调适心理的过程。为了心中的愿望,等待一时又何妨。成长中的你,有过等待和被等待的经历吗?”考官提示是:“请以‘等待’为话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或叙述经历,或发表见解,或抒发感情。”与武汉市给出的材料相比,孝感市的材料有点儿空泛,而它的提示比武汉市的有更大的弹性。但武汉市这篇材料作文可能更容易让考生显出“梯度”,有思想有想象的考生更容易脱颖而出。鄂州市的材料作文给出的二则材料都有点儿“老气”,学生在立意上很难写出新意。襄樊市也有一篇材料作文,内容是谈世博会的,好处是有鲜明的时代感,但对那些没有去过世博会的考生可能有点儿隔膜。荆门市的命题作文“这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十堰市的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爱”,二者之中我可能更偏爱十堰市的这篇命题作文。

我自己没有中学教育的经验,很难体会命题考官的艰难辛苦,俗话说“站着说话腰不疼”,上面的评说可能没有一句说到了点子上,要是再说下去就更是胡话连篇,还不如就此打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