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飘带上最动人的转折(2)

贵知行 作者:贾天兵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一文中写道:“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王阳明也有一些真理。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无须列举太多,相信这些已经足够让人看出毛泽东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应用。

阳明心学是需要不断去领悟的,而且很多内容需要设身处地去感受。王阳明曾经说过:“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于存天理、去人欲之事,则尝言之。或因人请问,各随分量而说。亦不肯多道,恐人专求之言语。故曰‘予欲无言’。”

阳明心学不是一个单向的、持续不断得输入过程,而是双向的、互动的、循环前进的过程。

正如毛泽东所说,知行合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抽象地讲知行合一,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在历史中讲知行合一,又容易让人感觉枯燥。那只是因为还停留在僵化的知行合一概念里,停留在静止的历史上面。

如果能够试着走进具体的历史情境,就会感觉到如同存在于血液里的温柔和熟悉。

只有活的历史,才是后来人的营养。虽然所有的生活不一定都有机会走进历史,但历史一定是生活的一部分。

九死一生之后,再去等待随时可能光临的自然死,这是王阳明在龙场驿的生活,如果他不能有所作为的话。

时时刻刻面临着生死考验,又无从知道这样的考验什么时候才会结束,这是红军在长征时候的生活,如果他们不能有所作为的话。

从容面对生死,依靠内心的力量去寻找事物的规律,王阳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生火做饭、搭盖茅屋、照顾自己生病的仆人,这样的生活让王阳明走向了龙场悟道。

舍生忘死,通过不断的争斗坚持到光明的到来,红军将士们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一个个战友在身边倒下,无休止的行军、无数的未知,这样的生活让红军走向了生死逆转的辉煌。

知行合一并不神秘,知行合一也不简单,绝望和希望的距离很近,最要紧的就是哪怕被绝望袭击过一万次,也要坚持做到等着希望在第一万零一次以后降临。

红军转移经过老山界时,毛泽东写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无尽的担忧。

二渡赤水娄山关战役之后,毛泽东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豪情满怀。

奇袭腊子口之后,毛泽东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喜上心头。

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写道:“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踌躇满志。

期间的变化,恰恰是不断知行合一的生动写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