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学发展观的毕节萌起(3)

贵知行 作者:贾天兵


毕节试验区在成立之初就确立的发展模式,有着求实、务实、扎实和系统性、前瞻性、穿透性的特点。从直接的层面来看,其目的在于解决贵州普遍存在的贫困问题;从深层次来看,毕节试验区是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的实践,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践。毕节试验区的着力点是解决毕节贫困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着眼点则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临的症结问题。这是立足低点对全局发展的设计,是立足现实对未来发展的设计;是在面临生存困难的前提下对长期持续繁荣的谋求,是在极端压力的前提下对理性发展的谋求,是在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前提下对科学调控的谋求。因而可以说,作为科学发展观萌芽的毕节试验区模式,只能也只有在当时贵州的特殊情况下才会形成。知行合一,知规律、合规律,大胆审慎地实践,毕节试验区的建立,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依然是思想的教育和思维的启迪。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并决定把科学发展观正式写入党章。

2012年11月,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

十八大决定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当年的“三大主题”到如今的“五位一体”,一以贯之的探索和实践精神,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始终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高度关怀。

在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当中,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思想,是在对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趋势高度把握、科学判断的前提下形成的理论结晶,而当年在贵州设立毕节试验区的实践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起点。

贵州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再一次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2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十八大以后,在中央和省里的关注和支持下,毕节试验区将按照“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产业聚集区、创新扶贫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多党合作示范区”的功能定位,进行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在坚持两加一推的主基调下,随着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的不断深化,通过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生态立市、旅游兴市“四大战略”的实施,毕节试验区实现“从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从生态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转变,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区转变”的四大转变将不会遥远。这是当年设立毕节试验区的精神和思想在今天的发扬和延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