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环境有技巧
适当的时候要懂得用合适的方法赢得大家的帮助。
当时的小小孩庚伢子无意识间流露的天真淳朴,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同情和关爱。他的这种自发而极富感染力的情感爆发力帮了雷锋很多忙。日后,每遇大事,每个相关人士都被他的淳朴真诚所感动。
所谓真诚是把剑,指哪儿,哪儿中,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他还能随时在现有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这种能力除了天赋,也有后天培养的适应力。小小的庚伢子,无父无母,不但不拘束自卑,反而能迅速融入新的环境,并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这种左右逢源的处事能力就是放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有谁能事先描画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雷锋后来走过的人生路线,竟然与他在小学毕业时所说的一番话,完全重合。
二、学生时代
★ 时间:1950年7月1956年7月
★背景:全国刚刚成立农业合作社国家建设百废待兴
★关键词:活跃表达能力“鬼点子”专家
1950年夏天,经乡政府研究决定:送孤儿庚伢子去小学读书,免费。
开学那天,乡长彭德茂亲自送庚伢子去了学校,并在新生登记簿上写下了庚伢子的大名:雷正兴。
雷锋上了六年学,一共换了五所学校,但是不管在哪所学校,他都过得充实而快乐。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老师和同学没有不佩服他的。学唱歌、学跳舞、学普通话、参加演讲比赛甚至搞“小科研”,学校和班级组织的任何活动都少不了他,学校外的公益活动,他也都积极主动去帮忙。说起这个小家伙,每个人嘴里一定会有那个词:活跃!
1955年下半年,国家提出要在五到七年内基本扫除文盲,要让生活在新中国的人都识字,要求农村的文盲最起码要学会认并能写出本人的姓名、本村本乡的地名、合作社名以及种地用的工具名等几百个字。
1955年六一儿童节,雷锋(前排左一)任大鼓手,这时的雷锋是文艺骨干。
安庆乡也要扫盲,五年级学生雷锋当然跃跃欲试,第一个向彭乡长毛遂自荐做扫盲夜校的语文教员。开课当天,乡长、校长同来压阵,但乡亲们见来讲课的“老师”是个比讲台高不了多少的小娃儿,还是不免先笑了起来。
雷锋似乎一点也听不出那些笑声的意思。他不看课本,也不看资料,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现成的教材,完全要靠“老师”的现场发挥。他可有绝的。
看到李一婶,他就在黑板上写下一句:李一婶插秧,一天八亩。种地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就是累死,一天也插不完八亩地的秧。于是,整个教室里哄堂大笑。等大家笑过之后,雷锋一问,所有的人竟然很快就记住了这几个字。就因为雷锋“鬼点子”多,他一来夜校,大家也都争先恐后地来听。笑声不断,又能认不少字,这种课上得轻松愉快。
因为在夜校教学成绩突出,几个月下来,雷锋被望城县评为了“模范教员”。这是他平生得到的第一次县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