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反思,从落实起义人员政策回溯(1)

心路沧桑——从国民党第六十军到共产党第五十军 作者:高戈里


20世纪已经逝去,对20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反思,却跨越时空延续着。

俯视者审视:那是炎黄子孙血浸泪泡无以复加的苦难。

仰视者凝视:那是华夏儿女天翻地覆无与伦比的辉煌。

辉煌也好,苦难也罢,古人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自帝国主义的舰炮轰开我们闭锁的国门,苦难的祖国每前行一步,无一不以一批又一批先驱者的腥血酸泪做艰难步履的铺垫,无一不为历史演进准备着一轮又一轮沥血淌泪的人生代价。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第六十军的争取与改造,是一段浓缩了的阶级斗争史。当我们启开亲历者记忆的闸门,翻开尘封的历史案卷,沿着四维时空的运行轨迹溯源而上,置身当年的泪血环境和荣辱氛围,跌跌撞撞地寻觅前辈坎坎坷坷的心路历程时,所感受的心灵震撼是难以言喻的!

1948年10月16日夜,国民党第六十军中将军长曾泽生于辽沈战役关键时刻,动员并率领所部在长春市举行了战场起义。

两天前,曾泽生将解放军释放回来做策反工作的团长张秉昌、副团长李峥先派出长春城,向解放军围城兵团接洽起义。这一天,正是东北解放军实施战略决战之初、对锦州城发起总攻之日,由于围城兵团多数将领不相信曾泽生的诚意,起义请求最初被拒绝了。

当时长春的战场态势对敌我双方都异常严峻。早在辽沈战役开始时,东北解放军根据毛泽东“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的电报指示,将主力集中到辽西,执行围困长春任务的一线部队只剩下第十二纵队和独立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师,守城和围城的兵力都是十万人。半个多月前,为确保顺利攻克锦州,第十二纵队被调至开原、通江口一线担负机动作战任务。一周前,发现长春守军有突围动向,东北解放军总部急令第十二纵队一个师北返四平,加入准备堵截长春突围之敌的战斗序列。鉴于兵力不足,围城兵团首长决定将主力后撤至烟筒山、四平一线,准备以运动防御层层侧击、堵截突围之敌。

曾泽生的起义请求,后来经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共东北局滇军工委副书记刘浩和兵团副参谋长、起义将领潘朔端当面力陈原委,引起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的重视。萧劲光说服众将领,接受了曾泽生的请求。

第六十军战场起义大大缓解了东北解放军的战场压力,犹如一把尖刀,直刺东北蒋军后背!

已被解放军围困五个月之久的长春守军,为国民党新七军、第六十军以及吉林保安旅、骑兵保安第一旅和第二旅、长春警备司令部编成的第一兵团,兵团司令官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官郑洞国兼任。全城以中山马路为界,东守备区由第六十军防守,西守备区由新七军防守,游杂部队多部署在外围据点。

10月16日,蒋介石第三次严令郑洞国速率部突围并告之:已派青年军第二○七师进至清原接应,蒋本人亦在沈阳等候。

郑洞国随即部署长春守军:16日午夜开始行动,17日晨四面出击,18日兵分两路绕过中长铁路,转进东南,向沈阳方向突围。

17日凌晨2时,新七军第一线团正向南郊突围出发阵地展开兵力,郑洞国突然得到第六十军战场起义的密报,于是,急令部队中止突围行动,撤回原防并迅速向第六十军方向派出警戒。17日午夜,第六十军向解放军交防。新七军官兵一觉醒来,发现半个长春城已被解放军占领,军心彻底崩溃。由此,相继放下武器,向解放军集体投诚。19日上午,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