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培养猴头菇的愿望在40多年后还真的实现了:1979年浙江某微生物厂有个叫徐序坤的厂长,以金刚刺的残渣为培养基,用上海市食用菌研究所驯化的猴头菌种选育出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的99号菌株。后成为量产商品,打入国内外市场。“睹物思人”,这让曹靖华很感慨,曾专门撰文说鲁迅的愿望实现了。
德兴馆是上海比较知名的菜馆,原为建筑商万云生创办,开业于1883年,原设于南寺十六铺附近的真如路“洋行街”,后迁至东门路,以经营大众化的饭菜为特色,上个世纪30年代由钱庄老板吴丙英任经理,扩建后以经营上海风味炒菜为特色。看家菜有虾子大乌参、扣三丝。很多上海大亨都钟情于这里,鲁迅这样的美食家自然不会错过,并常请外地来的朋友到此吃饭,以品尝正宗的上海风味菜。
功德林现在几乎已成素菜的代名词,名气很大,北京也有分号,但是起源于上海的,由杭州皇城山常寂寺高维均法师的徒弟赵云韶等创办,原设在上海北京东路贵州路口,1922年开业,1942年迁至黄河路南京西路附近。主要的名菜有五香烤麸、功德火腿、素蟹粉、罗汉菜等。这里很受文化名人的青睐,除了鲁迅以外,柳亚子以及沈钧儒、邹韬奋、史良、沙千里等“七君子”也经常光顾此店。
即使是吃饭,鲁迅也展示了其“爱憎分明”的个性,他不喜欢功德林里用豆制品制成的,足以乱真的素肉、素鸡、素鱼等,认为这是吃素人的虚伪,心中念念不忘吃荤,饭店才开发出这种变异的菜式。算是以菜为例,顺手做了国民性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