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五月的北平,天气已经非常炎热,即使燕王府这样的深宅大院,也不能让人有丝毫凉爽的感觉。朱棣一家人也经常在后院避暑。但这一天,一个突如其来的探报,却把王府上下浇了个透心凉。
当打开南京加急连夜赶送来的探报时,朱棣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没有当场昏倒——洪武皇帝闰五月初十归天了!
尽管他早有心理准备,尽管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真的来到之时,他还是感到有些无法承受。
他已经三十九岁了,过去三十一年来,整个帝国的大船,都是在朱元璋的把控下行驶,父亲的死,必然会给这个国家,给这个家族带来轩然大波,甚至是血雨腥风,他有这个清醒的洞察,也有了足够的防范措施。但是,对于无法预知的未来,他依然无法做到成竹在胸。
徐王后则是放声痛哭。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和四个女儿也哭成一团。朱棣强忍住泪水,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他必须马上行动。
尽管没有接到入京奔丧的圣旨,但朱棣不愿意等待了,父亲临终前,自己没有能够守在病榻前,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没能听到他的遗嘱,这让他更感到悲凉。
朱棣很快做出了决定,自己带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领五百护卫,骑快马日夜兼程赶赴南京,为父奔丧。道衍和徐王后负责在北平布置灵堂,立即开始悼念活动。
这一年,朱高炽二十岁,身材胖大显得相当臃肿,外表和善但透着平庸;既谈上不英武,又没有风流倜傥的浪漫气质,如果没有个好爸爸,靠这两百多斤,找个女朋友都困难。老二朱高煦年方十八,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眉宇间有一股收敛不住的杀气,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但霸气过于外露,略显城府不足。老三朱高燧只有十二岁,但却已经脱离了少不更事的年龄,他身体瘦小,还没有进入青春期,但一双小眼睛,却似乎看透了世间的一切。
朱棣父子出了北平,换马日夜兼程,希望能早一点到达南京。生平第一次,他们感到了路程是这么漫长,时间是这么宝贵。每个人都非常着急。
当一行人眼看就到达淮安,正准备找船过淮河时,前面一支兵马拦住了前行的道路,这支队伍人数有数千,为首的人朱棣认识,正是锦衣卫校尉潘安——别吃惊,这名字可没专利。
潘安见到朱棣,连忙下马,说是要朱棣接旨。朱棣父子四人当然得下马跪倒。潘安拿出来的,正是早前公布的洪武遗诏,读完之后,潘安要求朱棣他们立即返回北平,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原地悼念大行皇帝。如果再继续前行,自己的兵马就要被迫还击了。
朱棣接过了圣旨,可以说是非常不满意,老爸的死都够让他难过的了,自己的权利又被剥夺,很有些被人趁火打劫的味道。而且,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他也不相信这是朱元璋的本意。他恶狠狠地盯着眼前这个小帅哥,那眼神简直就能杀了他。潘安自然紧张得不得了,自己不过是个小官,而对方是皇帝的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