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发展,完全应验了叶伯巨当年的预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朱允炆上台之时,他就沮丧地发现:大明朝并不是一统天下,他在中央,四周还有二十五个王国——他的二十二个叔叔和三个堂弟,个个都有不小的地盘和庞大的卫队。
特别是所谓的九大塞王,他们的地盘分布在从鸭绿江到嘉峪关漫长的国境线一带,每个王府都有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直接管辖的军队不下万人。名义上是为天子守边,实际上却是皇权的重大威胁,这九王分别是:
秦王朱尚炳:二皇叔朱樉长子,自己的堂弟,建藩陕西西安府。
晋王朱济熺 :三皇叔朱棡长子,自己的堂弟,建藩山西太原府。
燕王朱棣:四皇叔,建藩元故都北平府。
代王朱桂:十三皇叔,建藩山西大同府。
肃王朱楧:十四皇叔,建藩陕西平凉府。
辽王朱植:十五皇叔,建藩辽宁广宁府。
庆王朱栴:十六皇叔,建藩陕西韦州府。
宁王朱权:十七皇叔,建藩辽宁大宁府。
谷王朱橞:十九皇叔, 建藩河北宣化府。
像比朱允炆仅小一岁的宁王朱权(还不得不叫人家皇叔),不仅有八万兵马,还掌管着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三卫是由蒙古骑兵组成的雇佣军,战斗力非常强,如果发生兵变,未必能千里奔袭进攻首都,但如果宣布独立,甚至与蒙古勾结,都够朝廷折腾好一阵子的。
而皇叔中年龄最大的老四朱棣,手下则有十万精兵,傅友德、冯胜这些人活着的时候,居然都要受其节制,属于隐患中的隐患,危险中的危险。
朱允炆与他的团队在削藩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对于如何削,先削谁,他们的意见无法统一。
当然,想削藩的并不只是核心管理层的这些人,朝中也有大臣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两个人的看法比较有个性。
户部侍郎卓敬认为,燕王朱棣“智谋过人,雄才大略,很像先帝。北平地形显要,兵强马壮,金元两朝就是从那里崛起的(这不是实情,这两朝是先崛起再占领北京的)。现在应当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也容易控制”。如果朱棣真能听话,乖乖到南昌上任,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对于一个经营了二十年北平的人来说,离开自己的根据地,损失无法估量。他的亲信和死党都在燕山府,如果不让带张玉、朱能、谭渊这帮人去南昌,他还能造反吗?难!而且,南昌和南京只有十天的路程,可以说就是在朝廷的眼皮底下,想做什么坏事都更加不方便。
当然,朱允炆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否则,南昌历史上只会有一个王爷朱棣,而不会再有宁王朱宸濠(朱权重孙,为夺皇位起兵被王阳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