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沈宏非:才下舌尖,又上笔端——“中国好舌头”的三十二舌象(2)

梦想,不过是个痛快的决定 作者:华少


此外,与其他成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华少在进入电视界之前,有过长期的电台主持人经历,而电台对“停顿六秒即属播出事故”的严格规定,也在他的“心率”和语速之间形成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于是就上火,各种上火。如果要给这种抽象的情状配上画面和声音,最佳之选,就是华少在主持《爽食行天下》时面对镜头发表他对各种不同食物的感受,彼时,纵有千言万语,一概都被他极其深沉、极其煞有介事地浓缩为两个字:“极鲜”!

话多话密话快者,通常属于弗洛伊德“三种人格模型”里的第一种,口腔型(后两种分别为“肛门型”和“生殖器型”)所谓“口唇型人格”,发生于人之“口唇期”(Oral stage),约在0~1岁左右。这一时期,婴儿完全依靠口腔内的唇、舌,以及吸吮、触咬、咀嚼及吞咽活动来获得心理性快感。在口腔期,婴儿通过与食物和食物提供者的协调活动,逐步产生了亲密感,开始把自我与现实环境区别开来。这种现实感的获得,标志着婴儿自我的诞生。从此,儿童的人格不再是单一的混沌的本我。“自我形成”是口唇期的一项重要成就。而过度的“口腔固着”(由于挫折或过度放纵所致的某种持久的心理冲突)则会在成年后形成“口唇型人格”。有这种人格者,兴奋点高度集中在口腔,成年后会习惯于过与口腔有关的生活。他们一般爱吃爱喝又爱说,最佳职业是政客、教师、律师、演员以及美食家。

据我近距离目测,日常生活中的华少,无疑应该被排除在“口唇型人格”之外──当然,他是否属于后两种人格亦不得而知,但至少是应该偏向于内省的。在某种意义上,幸亏他读的是凉茶广告,假如换成某种刺激性功能饮料,后果实在可大可小。

灭心火,可以喝凉茶,此外,书写也是一种治愈的方式。华少是把在电视上的各种不能说、不好说、不便说、不可说,都一笔笔地写在了这本书里。他想让读者看到并了解的是另一个华少、“中国好舌头”的成长史和从他内心深处“一股脑涌现到眼前,芜杂混乱”并且“挥之不去”的“幸福、苦闷、骄傲、自责、担当、逃避、荣耀、迷茫”。这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绪”,大概就是五脏六腑在一条舌头上所能体现的全部的“三十二舌象”了。

华少很忙。他忙到在百忙之中跑到台湾去拍电影,见缝插针地去演赖声川的话剧,更于深更半夜去做什么读书节目,而在这本书之前,在主持综艺节目《我爱记歌词》之余,他就细心研究了流行歌词与古典文学之间的渊源,出版了《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他的忙,在我看来,只是为了在这种贯口的人生和内省的人格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因而,我由衷地希望读者在打开这本书后,也能以每秒7.44字的速度进行目读,也就是说,与华少的语速同步,同步才有共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