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军 10

家事连绵也峥嵘 作者:彭蜀湘


后来我也专门查了资料,发现蜀地确实有着悠久的蚕丛文化,也难怪这里的人要以此而自豪。根据史料记载,位于双流县南十八里的牧马山上的“瞿上城”,是黄帝的后代蚕丛王在这里立国治蜀的遗址。蚕丛来自氐、羌大族,他虽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高阳立为太子,但他不愿继承帝位,而是来到了岷山叠溪一带充当氐、羌部落首领。蜀地在蚕丛治理下,经济勃兴,人民安定,国力强大后,他因此称王建立了蜀国。蚕丛继承了蜀山氏的蚕业,以农桑兴邦,开创了令子孙后代们引以为骄傲的蜀地鸿业,难怪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乐意如此炫耀。关于“桑蚕”与“蜀”,学界有种种说法不一,郑樵《 通志·昆虫草木略二 》说:“蚕之类多。《 尔雅 》曰:‘蟓,桑茧。仇由,樗茧、棘茧、栾茧。虫亢,萧茧。’此皆蚕类吐丝成茧者。食桑叶为茧者曰蟓,盖蚕也,或云野蚕。食樗叶、棘叶、栾叶为茧者曰仇由。食萧叶为茧者曰虫亢;萧,蒿也。原蚕者,再熟之蚕也。”其中明确指出食桑叶之蚕为蚕,或称野蚕,即是桑蚕。现代生物遗传学表明,家蚕是从桑蚕而不是其他种类的野蚕驯化而来的,只有桑蚕能够经过人工驯养演化为家蚕,其他种类的野蚕则不能驯化为家蚕。家蚕和桑蚕的这种亲缘关系,从其性状、杂交可育性、染色体数等方面,已得到充分的现代科学论证。蜀地家家户户养着的蚕,是为桑蚕,所以有一说“桑蚕”即为“蜀”。关于蜀山氏,往上追溯到黄帝时代,即中国新石器时代末叶,古蜀人以蜀命名形成族群,居住在蜀山。蜀山在岷江流域上游的今岷山地区。蜀山氏即指居住在蜀山的族氏。蜀山氏是一支善于驯养桑蚕并利用桑蚕作为纺织原料的族群。传说是黄帝的元妃嫘祖最早发现了蚕,她将种桑养蚕抽丝编绢技术推广到蜀山氏。其后代桑丛继承了蜀山氏的蚕业,兴帮建国,后来从蜀山南迁成都平原,因而去其“山”将氏族和国号称为“蜀”,而以后历代蜀王因袭下来均称为蜀。

关于古老璀璨的巴蜀文明与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传说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部队自从进入四川境内,每到一处都能新奇地听到种种传说,于是一下子觉得长了见识,学了知识,特别是到了这个繁荣而古老的小镇,所见所闻就好比是哥伦布航海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部队的这种动荡迁移对这些年纪还不算大的女人们来说,权当是在作一次次旅行,她们抱着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过这种随军流动颠沛的日子无怨无悔。

妈妈她们在街上转了一大圈下来,看够了,聊足了,也大包小包的买了不少东西,包括晚餐准备做饭的菜和调料。回到驻地,就缺米和柴了,这个事情就由爸爸去做了,爸爸把车开进山里,在山上捡拾到一大堆干树枝拉回驻地,又去粮店买回了大米。地主家以前的柴火土灶和大铁锅都还在,两家就轮流在这口锅里做起饭来。

部队到这里以后,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整编。革命军队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入到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位同志,从思想认识到生活作风,都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新来的指导员是个老革命,由他来给这些起义的军人开会,组织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参加起义的每一个人,通过学习,都要发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想认识,谈自己的理想和个人及家庭的情况,并提出个人的要求和困难。解放军的政策宽大,有不愿意留在部队的,可以批准退伍,去留自由选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