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下半年的中国,抗战算是胜利了。但是国内问题仍然是危机四伏,一触即发,不能不使人有忧虑之感。举国上下都在期盼一个和平的环境。为使国家避免再次陷入战争之中,父亲也为此而积极奔走着。
从1948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事形势吃紧了。
素久回忆说:“(在新疆时)记得父亲有时带我到郊外去,他常会站在高处极目远望,陷入沉思。后来我才知道,因蒋介石要选“大总统”,多次催我父亲回南京,父亲十分犹豫。每当有重大事情使父亲难以决断时,他总是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理清自已的思绪。”
1948年8月14日,父亲在西安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兄可来京一叙”,专机都派来了。父亲又接邵力子先生电报,知道他也在邀请之列,认为蒋介石真的要考虑他们的建议了。
父亲本想17日动身,16日却收到蒋的电报,要父亲暂缓启程。后来才得知,蒋介石到牯岭后,头脑冷静下来,起了“和”的念头。后来,上牯岭的人多了,有人力言金圆券发行能改变财政经济问题。蒋介石信以为真,认为还可以打下去,于是不让父亲去了。可见,蒋介石在当时的摇摆不定心境。
此后,形势恶化。整个东北、华北绝大部分解放了,天津、北平吃紧。
1l月2日,蒋介石又电召父亲去南京,并且要求行动保持机密。4日,父亲到达南京。同日到的还有傅作义将军。这天下午国防部召开军事会议,在座的有何应钦、林蔚文、刘斐等,顾祝同去了徐州。一片悲观失望情绪充满了会场。
那晚傅作义的表情,父亲记得很清楚,露出一副焦虑不安的神情。蒋介石问傅作义的意见,他连说:“很困难,很困难!”再无他话。
父亲则一声不响。蒋介石看这情形,就散了会。临散时,蒋介石对父亲说:“你明天上午来谈。”
蒋介石找父亲去谈话,见面就问:“你看现在局势怎徉,有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