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开幕前,父亲得知毛主席不准备讲话,就通过周伯伯、彭真建议毛主席讲话。后来他们告诉父亲,毛主席仍不愿讲话。于是父亲就直接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民代表的会议,您怎能不讲话?”过了两天,父亲见到了毛主席,他突然对父亲说:“就是你一个人要我说话!”
父亲说:“我想所有全体代表都希望您说话。”这次交谈后,毛主席还是不同意讲话。可是,在开幕式上,毛主席却讲话了。会间休息时,毛泽东笑着对父亲说:“你胜利了。本来不准备说话,只因开幕式我是主席,就拿起笔来想写,谁知越写越多,成了这一篇讲话了。”①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开过之后,父亲提出一份书面建议,主张每个人大常委每年都要出去视察,了解地方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是彭真秘书长转交刘少奇委员长的。后来,毛主席也看到了,并主张把范围扩大到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又加上全国政协委员。有一次,在会议休息室里,有人谈起视察的事,讲到这件事是由父亲建议才实行时,父亲说,建议视察的范围已经由主席扩大了。毛主席用幽默的语调说:“他这个人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几十年来,这成了一项传统制度,沿用至今。
在参加讨论宪法草案时,父亲认为草案总纲第四条中有“台湾地区除外”的字样,应予删除,因为台湾问题是暂时的,而宪法是永久的,大可不必在宪法上面这样写出。毛主席十分赞成,大家一致同意删去。
10月1日,中央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对外发表公告。公告里面有几句话:“选举了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暨委员56人。”原文已印好,等一会儿就要到天安门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父亲站起来对毛泽东说:“这样措词不太妥吧?委员56人一语太简单了吧?这是正式公告,关系到国内外观感,何不把全体委员名字都写上去?”毛主席积极响应:“这个意见好,这样可以表现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的强大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