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蔡元培等名人,并赢得两位前辈的垂爱,亲自为他的编辑计划撰写 文章、提建议、出主意。他们治学的严谨、提携后辈的坦诚,让父亲终生 受益。 摸准时代脉搏,把握读者心愿 父亲编的第一套丛书《一角丛书》于1931年9月问世。率先推出的 《今日四大思想家信仰的自述》等五本,问世后读者反应平平。为什么自 己苦心选择的题目却没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呢? 原来这时发生了震惊全国 的“九一八”事变,人们的心都关注着东北,他们想知道的是:事变的起 因是什么? 现况如何? 会引发中日战争吗? 这使父亲认识到,编辑必须 摸准时代的脉搏,时刻把读者的心愿放在心上。于是,他请擅长政论的 罗隆基写了《沈阳事变》一书,并在封面上用红色印上一摊血迹,这本书 10天内就印了两版。接着他又连续出版了胡愈之写的《东北事变之国际 观》等十几种涉及时事问题的书《,一角丛书》由此打开了局面。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地处战区的良友图书公司全遭损毁,立即 迁移到四川路。他们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立即出版《良友画报号外》,接 着每五天出版一期《良友战时画报》,售价1角,向读者介绍战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电视机,画报价格又贵,可是群众非常希望看 到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了解社会主义苏联是什么样的。父亲设法从华北 画片社取得“开国大典”和有关解放军的照片,出了两本小画册,受到读 者欢迎。接着,他编辑了《新中国画库》3辑60本《、苏联画库》3辑59种 他与书同寿·赵家壁 J9编书是父亲一生最大的乐趣 和《人民民主国家画库》20种,收到 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当家做 主,不仅希望看到反映自己生活的文 艺作品,更希望自己拿起笔来,写自己的生活。父亲摸到这一信息,邀请 时任天津文化局长、华北文联主席的阿英帮助编辑了一套《工厂文艺习 作丛书》共27本,也颇有销路。 改革开放后,有一段时间图书销售量不高。年轻同志请他出出点子, 他说现在书价太高,老百姓买不起,我建议你们出一套《五角丛书》试 试。不论厚薄,每本售价5角,内容可以是文艺类,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科 学类,就像我过去编辑的《一角丛书》o 后来《五角丛书》果真出版了,而 且很受欢迎。 写于2008年10月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