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时期,由于蒋经国做事不讲情面,大公无私,雷厉风行,因此有人以“蒋青天”称呼他。究竟他在赣南如何以最短的时间让赣南大治?而他又在家书中呈现了什么样的政治风貌,让他的父亲对他的勇于任事、勤于政务,刮目相看?
1941年5月19日,蒋经国从赣县县政府写了一封信给蒋介石,说他“自服务社会以来,无时不牢记‘民饥我饥,民寒我寒’之明训”。其实,蒋经国的政治生活始终以“民饥我饥,民寒我寒”这八个字为核心思想。本质上,自苏联归来的蒋经国就是一个以民本主义为中心思想,以“职业革命家党”“先锋队政党”成员精神为动力的革命家,与其他脑中尚留存浓厚传统“牧民”思想的国民党政府官员实大异其趣。
尤其,眼见赣南父老面临日本侵华之战祸,与自然不可抗力之灾难,蒋经国“民饥我饥,民寒我寒”的情怀更是跃然纸上。1939年7月24日,他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不胜感慨地说:“赣南安远县水灾惨重,儿于本月十一日亲往勘验,但见哀鸿遍野,田舍成墟,触目创怀,至堪悯恻,当即发款赈救,并实行施饭,留安三日,别时人民扶老携幼,垂涕送行。有一九二老人,并以手杖相赠,儿极为感动。此行经定南、龙南、信丰各县,每到一县,除考察地方政治情形,慰问伤兵难民,召集学生、商人、农民谈话外,并柬请七十岁以上老人举行叙餐。在信丰时一老妇畅饮数杯愤起而言曰:‘抗战不胜利,我死亦不闭目。’”他以冒险犯难、与民同在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赣南民众的感佩和爱戴。
人祸和天灾一样可以置人民于水火之中,因此,蒋经国上任之后,“各县人民条陈意见,与控告贪污者,应接不暇,群策群力,共图革新”,让他感奋无已,虽然如此,蒋经国心里明白,在地方旧势力环伺之下,他首先要对付的是横行乡里的“汉奸”与“贪官污吏”。因此,他上任之后,首先建议蒋介石应成立“统一之青年组织”,并在其下成立一个“非常行动部”,这个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执行铲除汉奸贪官污吏之工作”。
其次是转移社会风气。蒋经国认为,转移社会风气是“修明政治之先决条件”,并从禁绝鸦片烟和禁止赌博开始着手,但是,社会风气毕竟不是经济指标,也不是民生物资,无法用具体刻度去表现社会风气的改善或转移,他突发奇想,以建立“纪功碑”表彰好人,另外树立“公告板”专门公布坏人的丑行劣迹。他把自己这个“创意”告诉了蒋介石:“今日之社会,应重向善风气之培养。爰酌仿建碑纪功之古制,决定建筑伟大之石牌楼一座,以纪功绩,凡对地方建设有较大贡献,及为抗战捐躯造成忠义之风者,均镌名留芳,群相景慕。并另建石质公告板一块,公布罪恶多端,而不守法纪者,如汉奸、贪官污吏、烟贩、烟犯、匪徒、奸商、土劣等,如查明确实者,刻名遗臭贻羞,社会庶几善恶昭彰,皆知乐于为善,以补助政令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