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长寿青藤 (3)

长江边的古镇 作者:王以培


“长寿大桥原先是一座古桥。听老人说:桥上三个洞,洞上两根笋,笋上一朵花,花上一口井。怎么回事呢?原来长寿古桥上面,有一条瀑布,瀑布自上而下,连着三个山洞,又在山洞前形成三片水潭;其中一个水潭前面,天生两根石笋,有十米多高,前些年被打掉一根,还剩一根;石笋上有一块凸出的大岩石,像一个寿桃,旁边有些石头花瓣;所以这条街就叫桃花街。花上有一口井叫何氏井。长寿之所以叫长寿,就因为这只寿桃。”黄桷树如是说。

你又问:“当年修白塔的地主叫什么名字,命运如何?”

黄桷树摇头,说:“不知道。”

旁边人说:“这起码要找一百岁的老人,还要有文凭的。否则没得那个记性。”

“一百岁,还要有文凭,这样的人上哪儿去找?”

“我跟你说一个人,差不多就这样。”茶馆里的老伙计说,“他叫王缉光。”

“王缉光,我认得,他还跟我讲过故事呢。他在哪儿?”你问。

“我引你去么。”老伙计说。

下午5点,热浪还没有消退,老伙计就领你走出棚棚,走上不远处的白虎头。

今天下午,我又走在老路上。前面的向导已然消失,五年已经过去。在路上,在江边,时间是并存的。就这样,我又来到王缉光先生家里。

老先生开门,并不惊讶,似乎早有准备,又好像我刚刚离开不到5分钟。而一进门,你又回到五年前。五年前后,一切都是连贯的:进屋,开灯,电风扇在头顶旋转,你坐在沙发上,缉光先生正襟危坐,靠着一张旧藤椅,说道:“来,请坐。这次莫慌走,我们慢慢说。”

你点点头,凝神静听;王缉光老人开始讲述他的一生;窗前的青藤可以作证:

“我们家祖上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到四川蓬溪县鸣凤乡来的。不是押起来,绑过来的,是上来买的地方。最早入川的两兄弟,一个叫王泰祯,一个叫王泰祥。王泰祯已经没有后人了,王泰祥是我们的祖先,他两弟兄都是有功名的人。我们的族谱很不简单哟,有10本,在湖广老地方,那些祖先的坟地都是绘了图的。但是后来,族谱被人借了,耗子咬了,现在都不在了。我在蓬溪县的老房子里看到过两块匾,黑漆漆的,有金字,内容我记不得了,是嘉庆皇帝授命赐予的,两兄弟一人一块匾。解放后,长房卖地方,拆神下匾;我兄弟又改造房屋,全拆了,那个匾拿来做家具了。我兄弟叫王连芳,现在还在老家。

“我出生在1925年,家里很穷,成分是自耕农。祖父和父亲,还有父亲的兄弟姊妹,都没读好多书。我这个名字王缉光是我老师给我起的。取自《四书?大学》第三章,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里,缉,就是继续。熙,就是光明。我长那么大,没有遇到一个同名同姓的。我经常吹牛,说我的名字老师跟我取得好,可惜我出生太穷了,只读了四年半书:三年私塾、一年半小学。我14岁去读保国民小学,把年龄改小了5岁,读保国民小学只读了一年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