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裂和统一(5)

三千佛塔烟云下 作者:郭建龙


我们不妨把吴权独立后,越南独立早期的历史补全。

最初,吴权建立的吴朝只不过如同南汉一样,是一个分裂于中原的小政权,这样的小政权在中国陷入混乱时就会纷纷从四处冒出来,可一旦中原恢复了统一,就会将它们一一消灭,重新纳入中国的版图。

比如,与吴朝对立的南汉就是如此,当赵匡胤统一了北方后,挥师南下将南汉收服。如果吴朝也像这些小国一样被重新收复,那么吴权所开创的王国也并没有太大意义。

最初的事实也在向着这种预测发展。

吴权死后,他的小舅子杨三哥(杨廷艺的儿子)篡夺了皇位,赶走了本应继承王位的外甥吴昌岌。不过,杨三哥收留了另一个外甥吴昌文做养子,日后,正是这个养子打败了他,迎回了哥哥吴昌岌。

越南建国之初的历史也充满了温情,吴氏兄弟打败了杨三哥,却不仅没有杀他,还保留了他的封爵。而吴氏兄弟也并没有因为谁当国王的问题而争吵不休,他们两人共同担任了国王,直到哥哥去世后,弟弟才独自掌权。

只是,当弟弟单独掌权的时候,越南已经再次进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在北方国家强盛的同时,越南却进入了各地豪强并起的时期。这时候的越南人还不习惯出现一个独立的中央集权政府,并不尊重它的地位,也不服从它的命令,于是出现了军阀林立的情况。越南人把这个时期叫作“十二使君”,意思是出现的十二个豪强势力都有着割据一方的实力。

最后,一个叫丁桓①的将领从中脱颖而出,统一了越南,他开创的短命朝代(968~980)被称为丁朝。

由于世事的不稳定,丁先皇将古螺的政府迁往了华闾,不仅由于他出自华闾,更因为这里易守难攻的地形。

丁朝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正准备完成最后的统一,大举进军南汉。丁桓意识到宋朝的强盛,为了自保,连忙向宋称臣。宋朝大军灭亡了南汉之后,由于路途遥远,暂时接受了丁朝的供奉,没有派遣军队。

但这时,越南的危机并没有过去,中国统治者还没有把越南当作国家,在他们的记忆中,越南仍然是那个唐朝的属地而已。只要时机合适,宋朝绝不会满足于只接受朝贡,而是要对越南重新实施直接统治。

宋朝的机会在公元979年到来,这一年,丁桓被他的臣属刺杀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宋朝看到越南的内乱,知道时机已到,连忙派遣大军前来,存在不过几十年的越南独立政权眼看就要倒塌。

但是乱世时期,也正是一些人的机会所在。宋朝的皇帝宋太宗绝对不会想到,他哥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一幕会在越南重演,而且借助的就是宋军进攻的时机。

这位仿效者叫作黎桓,是丁朝的十道将军,也是丁朝太后的情人。

在率军迎击宋军之前,黎桓的部将突然召集军士,宣称现在的皇帝太弱小,只有黎桓当上皇帝,才有足够的威信抵御宋兵。士兵们立即高呼万岁,逼迫着丁朝太后把一件龙袍披在了黎桓的身上,这一出黄袍加身的闹剧就此落幕,越南的统治者也更换了姓氏。

事实证明,黎桓的确是那位能够抵抗宋军的人,成为君主之后的他快刀斩乱麻一般击溃了宋军的进攻,表明他在军事上也和北方的篡位皇帝一样内行。

不过,宋朝的君主即便暂时失败,一旦时机成熟,还会想着继续出兵。统一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离心力永远是小于向心力的。

黎桓此刻展现出了他的第三幅面孔:柔软。获胜后的他没有继续炫耀武力,他知道北方王朝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若继续进攻,自己会处于劣势。他迅速开展外交活动,表示尊重北方王朝的宗主权,心甘情愿当一个藩王。此外,北方的另一个少数民族也帮了他的大忙,北宋和契丹族的辽国正进行着漫长的战争,腾不出手来对付这个南方小国。既然黎桓求和,宋太宗也做了个顺水人情,册封黎桓为节度使,后来又加封交趾郡王、南平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他的独立。

黎桓对内称大行皇帝,对外称藩王,长袖善舞维持了越南的独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