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夜阑人静 万物生发(1)

萧红 爱与漂泊 作者:李清秋


1920年的初春,9岁的萧红在祖父的支持下,背起书包,走进了呼兰县南关小学女生部。

祖父颇费心思的为她张罗起学名——张廼(与“乃”同音)莹,出自《论语》,“如玉之莹”。

萧红的小学很简陋:十来间校舍、两个班的学生、五个先生。有意思的是她同学的生活背景,展开来好像一幅清明上河图,烟火味十足。

学校里分农业学生和高等小学学生。农业学生最大的也就十六七岁,高等小学里却有24岁的了。高等小学生们有的已经在乡下教了好几年书了,有的已经做过两年的管账先生了。还有的学生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了,每回和家里通信,总会问一些类似于“租户什么时候送地租?大豆卖了没有?行情如何”的家政问题。

周围同学身份年龄的差异并没有影响萧红对于读书的热情。毕竟是跟着祖父念过《千家诗》之类的启蒙读物,萧红的底子还不错,成绩一直都很优异。

大伯父张廷萤是个嗓音洪亮、性格暴烈的性情中人,经常给族中上学的孩子们讲故事,是萧红整个童年最崇拜人物。伯父的故事总能填补一点她寂寞的心灵。只要有机会,她总会认真地听伯父讲那些故事。每次伯父夸她“好记忆力,心机灵快”的时候,她都觉得非常欣喜。

时间好像流沙,从指缝溜走。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学校待了四年,13岁的萧红走进了县立女子第一高小。

穿着阴丹士林布的蓝上衣、黑布裙子、黑布鞋,萧红透过她那双灵动的大眼睛,看见了镜子里那个朴素白皙的自己。用手摸了摸右眼皮下的那颗黑痣,能够继续读书,她很开心。在家里太寂寞了,没有人能了解她的心事,只有在书本里,她才能找到陪伴。

萧红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每天早上,很早就到教室,很晚才从学校回家。国文、历史、图画、作文、英文,每一堂课她都坐得笔挺,认真听讲,尤其是她最喜欢的作文课。她有一本认真地写着自己名字的作文簿,里面都是她日常灵光乍现的作品,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

放学回到家中,萧红总是迫不及待地奔向书房,拿起自己喜欢的书,坐在后窗的凉棚下,伴着凉风和日光,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萧红常常忘记了吃饭。仆人总要一遍遍的来呼唤她,她才会恋恋不舍地把树叶夹在看到的地方,起身去吃饭。

除了书本和作文,萧红最爱的就是画画了。看着院子里那些熟悉的花花草草,蝴蝶蜂鸟,她总是想要拿起画笔把它们的美好都勾勒出来。

“爷爷,我以后是要做画家的。”举起才画好的《闹春图》,她明媚地笑着,“我要走过名山大川,江河湖泊,遇见喜欢的风景,就不走了,做一名流浪的画家”。不经意的憧憬之语,为她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她没有成为画家,可也用文字为我们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

没有玩伴,只有那一本本藏书陪伴她成长的时光,萧红在一笔一划间堆叠人生的乐章。安静温和的时光里,捧起书本,沐浴一身淡淡的月光,依着清凉的绵软,半盏茶香,成长的滋味,苦涩伴着忧伤。

许是从这时起,那颗寂寞的种子就在心中生根了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