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袁绍,袁术,曹操,孙坚们忙着积蓄力量应对即将到来的乱世,在这场大崩溃中,司马家族还在为生存而拼搏。
此时的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在京师洛阳上班,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一肩挑起了整个家族的管理。
虽然司马朗只有十九岁,但是把家族交给他,司马防放心。因为司马朗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同寻常的聪明才智,九岁的时候就干了一件被载入史册的事儿。
当时有位年轻的客人拜访司马防。这位客人可能是个自来熟,对司马防有点热情过了头,一口一个“防兄”喊得不亦乐乎。司马防的名讳岂是你这种小年轻随便叫的?司马防本来就是有名的扑克脸,这下脸色更不好看了,但是当场又不太好发作。
当时司马朗也在场,看那位客人越说越不像话,简直要跟自己的扑克脸老爹勾肩搭背了,司马朗“腾”地一下站起来,施了个礼,用稚嫩的声音高声说:“这位先生看来不像个孝敬长辈的人。”
在以孝治国的东汉王朝,这句话的恶毒程度不是我们现代人能想象的,要不是看司马防的面子,客人说不定当场就翻脸了,连司马防都觉得司马朗有点过了:有事儿说事儿,不带这么人身攻击的。
欣赏了一阵客人的脸色,司马朗才接着把下半句说完:“我听说,对别人的长辈不尊敬的人,一定不会尊敬自己的长辈,今天你对我的父亲丝毫没有尊敬,所以我猜想,你大概也不会太尊敬自己的尊长。”
客人听明白了,司马朗这是在跟自己提意见呢,他也知道自己刚才犯了错,错在不该跟著名的扑克脸一家这么自来熟,于是立刻像司马防到了歉,然后恭恭敬敬地辞别。(当然,客人心里肯定还是窝火的,换了谁被一个九岁大的孩子训斥一顿都会窝火。)
客人离去后,司马防的扑克脸上隐约闪过一丝欣许:一个九岁大的孩子,就知道替自己的老爹出头,知道使用“由此及彼”的类比逻辑进行推理,长大了肯定不得了。
而长大后司马朗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父亲离开温县的日子里,司马朗以一人之力在大崩溃时代的夹缝中艰难维持着整个家族。
公元190年,关东群雄起兵讨伐董卓,战火危及到了司马懿的故乡。秀才遇上兵,像司马家族这种儒学世族在太平盛世无限风光,可在乱世中却和平头百姓一样脆弱。
隔壁野王县的世族李邵先沉不住气了,巴巴地跑来找司马朗,希望能够举家迁徙到温县,跟司马家族抱团儿过冬。
一群羊加上一群羊等于几群羊?答案是:还是一群羊。李氏家族和司马家族抱成一团,关东诸侯来了还不是照样一顿腿?于是,司马朗苦口婆心劝李邵:“李老伯啊,野王和温县应该唇齿相依,互为犄角才对,你们老李家是野王县的主心骨,你们走了,野王县就乱了,野王完蛋了,我们温县也跟着完蛋,你跑我们温县来,还不是晚死一两天的事儿?”
这个道理曾担任冀州刺史的李邵怎么会不懂,但是他已经被张牙舞爪的关东大军吓怕了,恐惧之下,早把理智丢到南蛮去了,现在只想着找一个地方躲起来,哪怕只是把头埋进沙子里,也好过独自面对恐惧。
理性地思考问题并不难,难的是用理性战胜恐惧,这才是智者和愚者真正的区别。
李邵没有听司马朗的话,还是举家迁徙到温县来了。果然,没有了李氏家族镇场子,野王县立刻打乱,很快,动乱波及到了温县。
越来越严峻的局势已经不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年所能承受,司马朗带着家族主要成员奔赴京城,打算先到父亲司马防哪儿躲一阵子。
司马朗不知道,他这一去洛阳,差点儿就倒了血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