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从小生活在大哥司马朗的光环下。
在外人眼里,司马懿只是司马朗的小跟班,“司马朗的弟弟”,“司马家族的次子”成了司马懿身上的全部标签,以至于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司马懿童年时代的印记——该做的事情都让司马朗做了,司马懿在打酱油中度过了童年。
在扑克脸老爹的影响下,司马懿的性格本来就是那么争强好胜,而这段人生经历,更是让司马懿养成了“千年老二”的性格——比我出风头?没关系。把我压得抬不起头?没关系。
我们常说司马懿擅长隐忍,但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再怎么老谋深算也忍不了一辈子。反倒是从小就做惯了老二的司马懿,可以忍,可以等,反正——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习惯当老二,不代表年轻的司马懿就愿意当孙子。再怎么“不张扬”,再怎么“千年老二”,当时的司马懿毕竟只是一个年轻人,而且是出身世族,天资过人的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绝不会懂得“收敛锋芒”四个字。
所以,司马懿绝不会刻意掩饰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过人学问和见识,往往一句话就道破玄机,让人不由得不佩服。随着一天天成长,司马懿的才华展露地越来越明显,身上开始散发出一股“王八之气”。
十六岁的那年,司马懿遇到的当时的名士杨俊。杨俊当场就被司马懿浑身散发的王八之气震撼了,对身边的人赞叹道:这家伙,不得了!(此非常之人也)
听到这句评价,说司马懿不开心那简直是睁眼说瞎话。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句普通的客气话。在当时,杨俊的一句话马上就会传遍整个士大夫阶层,相当于给司马懿定性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品藻”。
所谓“品藻”,就是东汉末年那么一群闲的发慌的知识分子,热衷于评价别人,因为这帮人本身地位高,说话有分量;眼光又毒,看人一看一个准,所以能得到这帮人一句正面评价,就相当于捡到一块金字招牌。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软磨硬泡非要许劭给他“品藻”一番,最后得了一句“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乐得屁颠屁颠。
而杨俊这方面的眼力也是出了名的毒辣,能得到杨俊一句品评,司马懿能不美吗?
此后,司马懿才华就像布袋里的锥子,表现地越来越明显,终于引起了另一位大名士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