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急着露脸,一不小心会露了屁股(2)

隐忍的老虎 司马懿 作者:陆杰峰


当时扬州地区有一个反革命集团头子叫郑宝,郑宝眼见自己的反革命组织欣欣向荣,头脑发热,打算跑到江南去过把割据一方的瘾。于是,他来找刘晔希望刘晔能做他的谋主。

刘晔出身世家大族,怎么可能给反革命组织当狗头军师?可是郑宝苦苦相逼,甚至武力威胁,于是刘晔干脆利落地决定……杀了郑宝。

刘晔的办法很老套:设鸿门宴。郑宝果然来赴宴,但是他这个人不太喜欢喝酒,一直按剑而坐,警惕地东张西望,刘晔找来的几个杀手根本没机会下手。

刘晔不停地使眼色,都快青光眼了也不见杀手们动手,他当场暴怒,“嗖”地站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郑宝面前,一剑砍死郑宝,亲自把脑袋割了下来。

刘晔的杀手和郑宝的保镖们瞬间都看傻了——见过鸿门宴,没见过这么亲力亲为的“项羽”。

到这里还没完,郑宝死了,但他的反革命组织还在。刘晔一不做二不休,带上几个随从跑到郑宝反革命集团总部大门口,把渠帅(郑宝的反革命集团已经有类似于黄巾军的军事化编制了)喊出来当面一顿神侃,竟然活活把郑宝反革命集团……侃投降了!

根据史书记载,这帮反革命分子纷纷“叩头开门内(通‘纳’)晔”,还”推晔为主”。刘晔一顿砍加上一顿侃,居然从此成了拥兵一方的草头王。

刘晔就是这样一个少年,敢做敢拼,活力四射,给老气横秋的曹营注入了新鲜活力。

当得知曹操开始撤退的时候,正在后方督军的刘晔仔细观察着汉中守军的反应。他发现这些守军既没有派出游骑尾随侦查,也没有组织精锐部队骚扰追击,甚至没有借此机会巩固防线,相反,这些守军似乎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混乱之中。

一个细节印证了刘晔的猜测:在撤退过程中,几股迷路的曹军不小心进入汉中守军的营地,发生了小规模的军事冲突,汉中守军居然一触即溃。

刘晔立刻作出判断:张鲁军已经陷入了“击退曹军”的狂欢中,军纪崩溃了。于是快马加鞭冲到前军中军帐,拜见曹操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不赶紧趁机攻打!”

曹操也不怪罪刘晔的无理,摸着胡子笑盈盈地示意他说下去,刘晔喘了口气,把自己在后军的所见所谓详细报告给曹操。

“张鲁不过仗着阳平天险苟延残喘而已,如果我们全力攻打,他是撑不了多久的。千万不能前功尽弃啊”

曹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召集前线的哨探负责人核实了刘晔的情报后,曹操毅然决定:后军变前军,向着阳平关发起进攻!

果然不出刘晔所料,曹操退兵后,汉中守军就像泄了的皮球,军纪松弛地无以复加,面对去而复返的曹操,顿时兵败如山倒,曹操趁胜追击,攻克了汉中全境,收降了张鲁。

此战,刘晔立下首功。

司马懿呢?司马懿啥都没干。冷眼看着刘晔大出风头。曹操说进攻,他就埋头草拟进攻的文件,曹操说撤退,他就埋头草拟撤退的文件,坚持“两不出原则”(不出岔子,不出风头),所以整个汉中战役下来,基本没他什么事儿。

打下汉中之后,就应该以此为跳板攻打西川——这几乎属于历史程式了,可就在这时,曹操的身上暮气再一次发作,他不想打西川了。

当曹操流露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司马懿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了,太出风头固然是不对的,但身为谋士却不出谋划策就是渎职,属于“出岔子”范畴,不符合“两不出原则”的指导精神。

说点什么好呢?说点大家都知道的,就算我不说别人也会说的话吧。

于是,司马懿像曹操进谏:“刘备靠着巧取豪夺把刘璋的地盘骗过来,现在人心还没有归附,刘备却又要去为荆州的事儿扯皮,这实在是我们的好机会啊。我们刚刚打下汉中,把益州吓得不轻,趁此机会进兵,益州立刻就瓦解了。无论从哪方面讲,我们都不该错过这次机会。”

最后,司马懿又用一句冠冕堂皇的场面话作为本段论述的结尾:“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既不违背时势,也不错过时势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