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避暑北戴河 (21)

凋谢的花朵 作者:韩素音


蒋介石和我父亲同岁,都生于1886年。在蒋介石掌权的岁月里,各种各样的传说给他的身世涂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浓厚色彩。有资料明确表明,1928年以前,他与上海的青红帮有瓜葛。但后来,这种说法便销声匿迹了,代之而起的是那些包含教诲意义的奇闻轶事: 他如何孝顺母亲啦,他做小孩时便头角峥嵘啦,他皈依了卫理公会啦,他成功地与宋氏家族结亲啦,等等。凡此种种,他与许多其他名人毫无二致: 他们的传记全都被偶像化了,于史有证的事实已从历史档案中抽走。

他父亲是浙江省奉化县的一个地主。也有人说,蒋介石是一个养子。在中国领养孩子本是寻常之事,并不丢面子。说他是养子的人还补充说,他原姓郑,亲生父母是河南农民,在一次灾荒中离散了,父亲饿死,母亲改嫁。若这种说法属实,那说明他母亲很有个性,因为当年寡妇再嫁被认为是悖逆无道的事情。而蒋介石上台后,一再推崇三从四德,颂扬妇女的贞操。因此,寡妇再嫁几乎成了一桩罪孽。这一点我是刻骨铭心。当时有些下级军官的妻子丧夫后被迫饿死或自尽,她们被当作忠贞烈女树为典范,领袖把这种节操倡导为救国之道。

我和丈夫唐保黄的吵架,有多次至今记忆犹新。其中一次,就是他要我发誓他一旦战死沙场我就随即自尽。但后来,没人让他去打日本人。作为蒋介石王牌部队的一员,他一直留在后备队,直到1945年之后才被派去打共产党。我前夫确实战死沙场,是打内战死的,不过我并没有殉节去当烈女。

1941年夏的一天,一名姓郑的警察从河南徒步来到抗战期间自由中国的陪都——重庆。这名警察声称蒋介石是他的弟弟,他是专程前来探望他已经荣显发达的“小弟”的,结果他被押至偏远的贵州囚禁起来,与世隔绝。接着,他的妻儿也被抓起来关到一块儿。1949年蒋介石撤离大陆后,郑姓警察返回河南原籍,现仍住在那里。他还坚持说,蒋介石是他的亲兄弟。

蒋介石的青年时代是在浙江奉化度过的。那时,蒋就以天赋异禀、读书用功而出名。1905年他被派往日本,但上不了学,故而旋即回国。

1906年,年方二十的蒋介石进了保定军官学校。我三叔差不多也是在那时候进了这所学校。保定军官学校是满清政府军机大臣袁世凯的得意之作。袁世凯很明白,清政府来日无多;他要窃取帝位,便在保定军官学校培植效忠于他的少壮军官,以为日后篡权的心腹。1907年,蒋介石获得军官学校奖学金,被派往日本留学。军机大臣袁世凯亲自遴选了四名优秀学生,他即是其中之一。蒋介石留日两年,攻读野战炮专业。三叔还一直记得蒋介石初到日本时的情形。三叔是四川人,不跟蒋介石等浙江的士官生来往。“蒋介石在军校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志清。到日本以后的1910年才改名叫介石。”三叔说。

中国人经常换名,屡见不鲜。我们一生中各个阶段都会更改或增添名字。我们有乳名、学名、官名、小名、尊称、笔名、按家谱辈分排的名字、生病时为了驱魔祛邪取的名字,还有中举、升官、得到嘉奖后取的字、号,以及死后的封号。有时,诗人们往往乘兴增添雅号。人们甚至为乔迁之喜而取名字。西方人把姓放在名字后面,中国人不一样,姓置于名前;中国人的姓是不能随便更改的。

蒋介石更改名字并非离奇之事。可能是因为他在日本于1910年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为了表示焕然一新的决心,他改了名字。

孙中山是中国的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强意志的革命家,1909年他携带着美国华侨捐助的大笔资金来到东京。在东京,孙中山的支持者陈其美把蒋介石介绍给孙中山。陈其美实际上是中国一个秘密会社的重要头目。跟欧洲的共济会一样,中国的秘密会社和形形色色的政治活动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联系。又经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了总部设在上海的一个秘密会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