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令我们流连忘返。
对我而言,朝拜阿尼玛卿雪山与走进山地草原,更是内心久有的憧憬。
阿尼玛卿雪山海拔6282米,是青海省第一高山,更是一座名闻遐迩的“神山”,终年积雪,冰川逶迤,雪峰突立,气魄壮观。这里有着诸多美丽的传说,雪山被传为果洛人的守护神。同车的青海省文联副主席马有义兄告诉我,“阿尼”藏语意为先祖老翁,并含有美丽心房、幸福或博大之意;“玛卿”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也有雄伟壮观之意。当地藏族人认为,阿尼玛卿雪峰是“博卡瓦间贡”的二十一座神圣雪山中一座,是九位开天辟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位的神祇,是主宰山河大地神通广大的山神,为此是藏族同胞朝拜之地,也吸引过国内外许多探险者、科学考察者和旅游者前来攀登观赏。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朝拜雪山。路途是如此颠簸。果洛是无霜期很短的地区,简易公路的路基翻浆十分严重,路面到处是很大的坑洼。越野车颠来簸去,行驶极缓慢,犹如在大海的波浪上起伏不已。这是我迄今为止乘车走过的最艰难的路程。然而,因为事前有了心理准备,颠簸了将近四个小时,抵达雪山脚下,我竟然还能大步奔向雪山,与李鸣生一起,向着雪山跪下,顶礼膜拜。那应当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
山地草原也是果洛的一绝。去往阿尼玛卿雪山的路途中,到处看到的是山地草原。草地上,牦牛绵羊环绕帐房,绿草如毯连向雪峰,草原四处静谧神秘,山峦起伏变化有致,天上飘着蒙蒙细雨,远处有一二藏族牧民悠悠地做着事情,让我们益发感受到藏族人恬静自如的生活态度和深沉安详的性格。
在果洛,我是平生头一次看到草原。尽管这里是山地草原,偶尔有开阔的坡地,但更多是连绵起伏的绿色草山。与我两个月后在新疆看到的地势平缓的那拉提草原不太一样,更不像我在图片上看到的那种宽阔平坦的大草原。但毕竟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毕竟是近距离看到草原上藏族牧民生活的帐篷,我依然感到新奇,感到快乐,感到兴奋。当晚返回驻地,晚饭时,领队尹汉胤兄的带头唱起歌来。我一定是很激动的了,当时便主动清唱了一首《 我和草原有个约会 》。
不是说是不能大步奔走、不能大声唱歌吗?可是,在高原上,我便如此这般大步奔向雪山,又如此这般大声唱歌。或许,就此埋下了后来高原反应的病因。
使我们再一次激动的是在玛多县。
玛多县是从果洛大武镇去往玉树的中间站。中午,在玛多,作家采风团受到了县长一干人员的热情接待。县长是一位年轻的藏族女性,名叫周吉。她热情大方,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看得出来是一位素质很高的基层领导干部,可俨然又是一位年轻美丽的藏族姑娘。她热情温婉地致以欢迎词,声音甜美而富有磁性。我致以答谢词,自然也就高度赞美玛多,赞美玛多独特的风物,赞美玛多的人们,激情而且放大了声音。
回想起来,在玛多不只是我一个人大声讲话,好像同行的作家们都在大声说话。想来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采风团在肃穆地朝拜阿尼玛卿雪山之后,面对那么热情真诚的藏族同胞,面对那么美丽热情的周吉县长,不由得要发出满腔热气。在腾腾热气中,尹汉胤、彭建明、杨志军应主人之邀,当场挥毫泼墨,题写了若干条幅,赞美高原雪山,赞美黄河源头,赞美果洛,赞美藏族同胞。
玛多,是藏语黄河源头的意思。离开玛多,行约二个小时,果然来到巴颜喀拉山山口,路旁标牌标志着海拔5083米。路边不远处有一座颇具规模的玛尼堆,玛尼堆插满了七彩经幡,七彩经幡映着更蓝的天空,在风中飘动。
巴颜喀拉山,在我们自小上学学到过的祖国地理知识里,知道这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之源啊,我们虽然不能亲往目睹,却已经站立在这座雄伟山脉的山口,不啻是三生有幸了。真可谓“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巴颜喀拉山山口,当然是我们的停车流连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