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阮大仁先生出版《放声集》,虽属政论文字,但事涉1970年代台湾重要政治事件,所论集中在台湾的民权与人权上,从历史的角度看,诸多谠论,已成为台湾民主化的重要象征与文献;如论作者的写作态度,以“放声不愿误苍生,博学终为读书人”,大约可以概括。从政论转到历史研究,作者秉持同一心态:识力、风骨、坦然、洞见,完成的新书《蒋中正日记揭秘》,当为时下蒋中正研究风、民国热,添薪加材,延烧熊熊之火,格外引人瞩目。
收录在这本书的十一篇文章,是1948 年至1963年间,以蒋氏父子为中心的史事,的确为所谓风雨飘摇到大局初定的十五年,留下了时代的可贵记录。蒋中正一生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虽说台湾时期最称安定,但小局面下,对内对外,依然波涛汹涌。撤退到台湾的蒋,最关怀的几件事,一是稳定局势寻求再起,故有党的改造、政治戒严、寻求接班人;二是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光复”故土,不仅坐而言,且起而行,直到1963年希望才告破灭;三是维系民国命脉,保有国际地位,故外交上亲美、巩固在联合国的代表权,成为每年耿耿于怀的大事。内政外交交错,政治案件往往因之迭起。其初,国民党内部派系、地域之见,仍时隐时现,化为权力之争,每见出招、接招戏码,CC派与政学系,见于1948年陈立夫、张群组阁之争;1963年陈诚、严家淦的下台与上台,也见“团派”与政学系的身影。1961年叶公超去职案,在蒋眼中,涉大不敬、“欺君”、“卖国”、抗命诸罪,内情扑朔迷离,经作者的分析,此事牵及中美间有关联合国代表权及外蒙入会案之交涉,对美外交第二管道的出现,加上叶公超洋派作风,辅以小报告的推波助澜,终造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般人谈历史,看表面文章不难,要掌握内幕不易,作者于重要史事内情,每娓娓道来,读之于知人阅世增益颇多。
历史学者多深知,先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并由大事权衡历史关键问题为治史之道,大仁先生综论史事的典雅文字,正落在非易易的窍要论述上,此正见其智慧与才情。作者之所以有这套功夫,有家世的渊源,也有自修所得之涵养。大仁先生先祖性存(荀伯)先生,清末法政留学生,曾与胡汉民、汪精卫等革命要人同学;其尊翁毅成先生在五四时期已崭露头角,活跃浙江学界,其后历任党政要职,留下的“从政工作日记”与口述历史,正是作者据以为文的宝库。大仁先生个人才气不凡,高中时代众生懵懂时,他已有成熟文章面世;大学时代,与刘氏兄弟等,共享“上官鼎”笔名,引领众人进入武侠世界。1970年代的政论文章,分析时政,筹思振笔,发为时评,每见真情。待新世纪投入历史写作,以美国圣母大学数学博士,又读企管、电子计算器工程者,复见其文史根底之雄厚,不论史事论断、人物月旦,于公私夹叙中,有想像但逼真;于太史公笔法中,有感喟不失其公义,所谓智烛机先、谈言微中,发人所未发、见人所不见,尤使专业史家自叹弗如。
2007年蒋中正日记公开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学者趋之若鹜,个人因此连续三个暑假也附会风雅,得晤大仁先生。犹记当时每逢傍晚时分,多数同道聚集咖啡厅,海阔天空论议抄录日记心得,更且品评时政。大仁先生往往放言高谈,其丰富见闻,开阔眼界,纵论古今,谈笑风生,倾倒众人,而谈论史事之关键处,尤有肯棨之见。如今大仁先生以近几年来相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史事文字集结成书,虽为私家之作,但不可仅视为政坛秘闻。往事并不如烟,本书相关文字对现代史事提供之多元视角及精辟见解,于转型关键时期之历史,尤有见微知著之用,读者幸毋轻忽。爰以为序,并请大仁先生及前辈指教。
(吕芳上:台湾“国史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