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午与立夫谈立法院长事,劝其不宜竞选也。
十二月二十二日的日记说:
召见薛笃弼、陈立夫商定李培基为立法院长候选人,十时召开中常会与政治会议,通过行政院各部会长人选。
此即因为陈立夫在此时答应入阁,故在三人小组会议后,即可底定行政院之人事案也。同一天日记:
正午约岳军、礼卿来,谈白崇禧派人来告,属其二人劝告余从速下台,否则后悔莫及。
此是白崇禧以“华中剿匪总司令”之身份,坐镇华中武汉三镇,号称拥兵六十万,乘着徐蚌战役蒋先生的嫡系大败,折损了三十多个师之危机,采取兵谏,逼蒋“下野”之始。此处之岳军为张群,礼卿为吴忠信,两位皆是与白崇禧有私交的蒋先生亲信,所以白氏请他们代向蒋先生传话了。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徐蚌会战结束,国民党军队败绩。一月二十二日,北平易帜、和平解放(按:傅作义部队于二十二日出城,接受改编,三十一日解放军入城接管)。一月二十一日蒋中正引退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将军代理“总统”,此距白崇禧发动兵谏之始,为时大约一个月。
在此一个月中,除了“桂系”发动了前后几波倒蒋活动之外,另有一件事牵涉到蒋中正与陈立夫之间,即李培基落选之事,此也是促成蒋先生引退的原因之一。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国民党中央提名李培基之后,“立法院”中的“三青团派”即发出反对之声浪,蒋先生二十三日之日记说:
昨日最复杂困难之问题,即立法正副院长人选提名问题,忽于五分钟解决。
前一天决定了“立法院长”提名李培基,而原来的“副院长”陈立夫入阁为孙“内阁”之“政务委员”,因而辞去“立委”,所以蒋先生乃有如释重负之感了。
此即赵宝熙先生所引陈立夫后来在纽约所说的,因为孙“内阁”之新任“副院长”吴铁城之坚邀,彼乃允许出任“政务委员”,当是事实。在十二月二十日吴铁城方才答允自己出任“副院长”,而在两天后,即二十二日陈立夫随之入阁,因而使蒋先生解决了他心中的一个难题。即在孙科卸任“立法院长”后,蒋先生既然不愿意陈立夫继任,则在新“院长”就任时,如何安排原任“副院长”陈立夫之出处呢?若让他留在“立法院”,则使其屈居新人之下,是不合官场的政治伦理也。
可是接着发生的问题是,李培基既不属于“CC”,也不属于“团派”,而是属于阎锡山的派系,因之他的出线引起了蒋先生嫡系的反对。
为什么我有此判断呢?因为:
(一)在决定提名李培基的小组会议里,出席者三人,即蒋中正、陈立夫与薛笃弼。蒋与陈在场是合理的,为什么会有薛先生在场,反而李培基本人不在场呢?薛笃弼是阎锡山的心腹,曾任内政部长。此即在东北、山东已失,华北不稳之时,蒋先生已考虑到整个北方必须借重山西的阎锡山,要拉住他,不使他投中国共产党,乃把“立法院长”给了他属下的李培基。而且从李氏本人缺席去看,那一天他可能并不在南京。
(二)在中央提名李培基后,陈立夫领导的“CC”不便公开反对。这是因为三人小组在做决定时,陈立夫是出席在场的,因此乃由“团派”出面唱反调了。可是如果“CC”支持“中央”,则“团派”当然不成气候也。
因此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蒋先生接着写道:
五:“立法院”选举议长之提名决议案,新政俱乐部(青年团)等仍主张其原定之童冠贤,而不选李培基,不胜悲戚。乃召立夫、健群来谈,严令其执行党的决议,其中复杂离奇,情形实不可思议,党员之失纪弃信,殊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