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陈赓等陪同钱学森参观炮兵工程系,在那里钱学森第一次见到了任新民,后来任新民成了钱学森的左右手。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县。1929年10月,年仅14岁的任新民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考取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他考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1940年毕业。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被美国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任为讲师。1949年8月,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他从美国回国。9月,任新民在陈赓领导的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任研究员。1952年8月,当陈赓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时,任新民就是八位筹备委员之一。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正式成立之后,陈赓任院长,任新民任教务处副处长。任新民希望能够到教学第一线工作,陈赓任命他为炮兵工程系教育副主任兼火箭教授会主任。1955年任新民被授予上校军衔。在钱学森1955年10月回国之前,任新民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研究火箭的专家。
任新民后来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85年10月被国际宇航科学院接纳为院士。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任新民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说及一件重要的事:就在钱学森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前几天,他和周曼殊、金家骏三位教员给陈赓院长写了一个报告,并请陈赓院长转交中央军委。这个报告提出了我国应当重视研制火箭武器和发展火箭技术。
任新民回忆说,当时只叫“火箭武器”,其实就是导弹。在当时,导弹有不同的中译名,有的称“可控火箭”,海外大都译作“飞弹”,是钱学森提出译作“导弹”。细细考究,“可控火箭”只是说明可以控制飞行的火箭,并没有说明火箭上装有弹头(爆炸物);“飞弹”则只说明那“弹”会“飞”,并没有表达可控的意思;钱学森提出的“导弹”一词,两个字说明了两层含义,即既表达了可控的意思,又表明是一枚炸弹。钱学森对于科学名词的中译名总是反复推敲,相当严谨。所以钱学森所译的“导弹”一词,已经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只有海外的华人仍用“飞弹”一词。
任新民、周曼殊和金家骏三人的建议,是在钱学森到来的前夕发给陈赓院长转中央军委的。不早不晚,钱学森恰恰在这个时候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所以跟任新民、周曼殊和金家骏这三位火箭专家谈得非常投入。
在火箭教授会的实验室里,任新民向钱学森介绍了室外固体火箭点火试车的试验,钱学森这才得知,中国也已经在着手火箭研究。任新民指着一个10多米高的铁架子,谦虚地说:“不怕钱先生笑话,我们做比冲试验,方法很原始,另外用火箭弹测曲线,也是笨办法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