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月21日,周恩来逐字逐句地审阅了意见书,作了一些修改,并在《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的标题下面署上“钱学森”三个字。
2月22日,周恩来嘱秘书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印发中央军委各委员。周恩来在送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审阅的那份打印稿上写道:“即送主席阅,这是我要钱学森写的意见,准备在今晚谈原子能时一谈。”周恩来所说的“原子能”,也就是原子弹。那天晚上,要“两弹”一起研究了!
正在这时,在北京阜成门外的西郊宾馆,在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下的200多位科学家聚集在那里,研究制定《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钱学森担任科学规划综合组组长。这个规划确定了5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其中的第37项是“喷气和火箭技术”的规划,由钱学森主持,在王弼、沈元、任新民等的合作下完成。
在钱学森作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规划说明之后,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深受鼓舞,当即挥毫,赋诗一首:
赠钱学森
大火无心云外流,
登楼几见月当头。
太平洋上风涛险,
西子湖中景色幽。
突破藩篱归故国,
参加规划献宏猷。
从兹十二年间事,
跨箭相期星际游。
钱学森很喜欢郭沫若的这首诗,裱好之后,一直挂在他的书房里。
1956年3月14日上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会议一开始,周恩来说道:“今天军委扩大会议的议题,就是请钱学森同志谈谈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设想和规划。”
这时,对钱学森的称呼,由“钱先生”改为“钱学森同志”,使钱学森感到无比亲切。
钱学森依照《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中的内容,向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发展我国导弹技术》的报告。
这次会议决定建立导弹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简称“航委”)。这个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和钱学森等筹备建立。“航空工业委员会”下设设计机构、科研机构和生产机构。
国防部长彭德怀在会上明确提出,中国要搞原子弹和导弹。
这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讨论结果,上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在我国发展导弹事业的决定。
1956年4月13日,国防部发出通知:国务院决定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直属国防部,聂荣臻任主任,钱学森等为委员,安东任航委会委员兼秘书长。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聂荣臻在仔细研究、征求钱学森等人的意见后,于1956年5月10日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的报告。
1956年5月26日,周恩来出席中央军委第71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聂荣臻的报告。这次会议做出了发展中国导弹事业的决策。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发展导弹不能等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进行研究工作,应当采取集中力量,突破一点的方针。”
会议决定由“航委”负责,组建导弹管理局(国防部五局)和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这两个机构于10月成立,任命钟夫翔为国防部五局局长,钱学森为第一副局长、总工程师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也就是说,钱学森被任命为导弹管理局第一副局长、总工程师,同时兼任导弹研究院院长。新中国把研制导弹的重担,压在了钱学森的肩上。
在钱学森的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了“中国火箭和导弹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