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举办《工程控制论》讲座(1)

走近钱学森 作者:叶永烈


在北京中关村,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不远处,就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高高的大楼。

一身浅灰色的西装,一头浅灰色的头发,78岁的戴汝为院士作为“博导”还在带研究生,还在忙碌地工作。他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向笔者叙述他的恩师钱学森——钱学森从美国回来之后,所带的第一个研究生就是他。

戴汝为院士说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一是就读于名校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二是毕业之后成为名师钱学森的研究生。这名校、名师加上他自己的努力,使他走上成功之路。

戴汝为是云南昆明人。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戴汝为有幸就读于西南联大附属小学、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受到很好的教育。1951年戴汝为高中毕业,无论如何要报考清华大学,与4位同学一起“上京赴考”。那时候交通艰难,他带着铺盖,花了22天时间才从昆明到了北京。到了北京之后,无处落脚。天无绝人之路,正巧那时候北京市政府收押妓女,前门那一带的房子空着,他们就住了进去。然后去考试,5人居然全部考上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这也表明西南联大附属中学的教育质量很好。戴汝为考上清华大学,由于学的是理科,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被调往北京大学。

1955年,戴汝为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之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室,室主任是钱伟长。真是天赐良机,钱学森正在这时候回来,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汝为被“分配”到钱学森门下,成为钱学森的研究生。戴汝为知道钱学森是国际闻名的科学家,能够在钱学森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非常兴奋。

戴汝为记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次开全所大会时,不过10个人而已。当时,钱学森不过4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工作相当忙碌。

钱学森开始举办工程控制论讲座,每周讲一次。对于戴汝为来说,这是从未接触过的课题。戴汝为与另外一位研究生何善堉一起负责整理钱学森的讲课笔记。钱学森拿出一本从美国带回来的他写的英文版《工程控制论》,作为教科书。何善堉在1949年入北京大学数学系,英文较好,而戴汝为在北京大学当时学的是俄语,只在中学时学过英语,这时就下苦功夫学英语。

当时借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大厅举行讲座,听课者200多人,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在诸多听课者之中,最特殊也最感人的是天津大学的年轻教师周恒,他居然每周从天津赶来听课,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堂课。那时候,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交通并不方便,能够使周恒不顾劳累往返于京津之间,这表明钱学森的讲课具有何等的魅力。如今,周恒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汝为说,钱学森备课非常充分,讲课只拿着一支粉笔,不带书,讲课层次分明,语言流畅。钱学森的粉笔字写得也非常清晰、规范。戴汝为说,听过钱学森的课的人都发现这位新来的所长确实有独到之处。北京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同学说从来没有听过讲得那么好的课,这位科学家真不简单。钱学森讲课的时候,能够引人入胜,从具体的讲起,又概括,又提高。

戴汝为把听课笔记整理好之后,交给钱学森。钱学森会很仔细进行修改,用红笔标记出不合适的地方,然后交给戴汝为刻蜡纸,印成讲义,发给听课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