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年艺术家画像》1:孩子(2)

用天才向极峰探险:乔伊斯导读 作者:德里克·阿特里奇


乔伊斯生前并未写完,也未自行出版过《斯蒂芬英雄》,不过乔伊斯去世以后,《斯蒂芬英雄》已完成的11章得以出版。《青年艺术家画像》标志着乔伊斯的作品从早期的风格到另一阶段的巨大转变,小说中男孩对语言的认知一点点觉醒,语言的潜力进一步被挖掘出来(不仅对作者是这样,对欧洲文学界亦如此),从无知无畏地应对这个世界到成长为世故老道的青年人。在洋洋洒洒的五章中,乔伊斯主导着主人公的成长,他的叙述并非连贯性的,而是由一系列小插曲和较长的暂时性时间间隔支撑。每一段都记录着斯蒂芬成长的一个新阶段及这个人生阶段的意义。语言的细节往往会提供最细微的线索。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吸引读者之处:我们看到了斯蒂芬对爱尔兰政治冲突的激烈反应,对性的渴望,宗教生活的诱惑,道德统治的社会教化和限制,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艺术的着迷。在这些情节的背后有一个故事背景——主人公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而乔伊斯自己的家庭也曾面临这样的困境。

人们对该作品褒贬不一。许多评论者很欣赏乔伊斯对小男孩及其之后成长为青年人的心理状态的生动刻画,赞叹乔伊斯写作风格的多元性和力量感,以及他对待性和宗教的诚实。而另外的许多人则认为该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私密语言,甚至有人说乔伊斯热衷于刻画“成年人被性纠缠而感到痛苦”(一位评论者曾这么说)是非常令人作呕的。还有一些人认为乔伊斯的叙述冗长无味,对读者真正的需求视而不见。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画像》经由庞德的帮助,得以在英文杂志《唯我主义者》(The Egoist)上连载发表,而庞德也对该作品赞赏有加,认为它继承了福楼拜的写作传统,是一部纯正的欧式小说。尽管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擅长另一种类型小说的写作,但他还是十分欣赏乔伊斯的这部小说。威尔斯从这部小说中读出了浓厚的反英格兰的爱尔兰情结,而该作品的这一维度最近才被挖掘出来。《青年艺术家画像》收到的反响不一,这与小说自身的复杂性相吻合。《青年艺术家画像》通过被现实打磨得愈加敏锐的一双双眼睛和愈加清醒的一颗颗心灵,将世纪之交时的都柏林的一幅幅真实画面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冷酷的现实面前,读者似乎无从选择,只有从作品中抽离出来。这便是这部小说中令人感到讽刺的一点,读者无法完全接受这部作品。乔伊斯的爱尔兰不是复旧者的爱尔兰。在复旧者的爱尔兰,星星已然要坠落。该作品出版的那一年,都柏林发生了复活节起义,这是爱尔兰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之后充满创伤的日子让爱尔兰人追忆往日神话般的岁月的空间越来越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