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带着时代烙印出生(1)

邓文迪:女人明白要趁早 作者:张吕清 赵光耀


邓家有女初长成

1968年12月5日,对于平常人来说,仅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对于山东济南市的一户邓姓人家来说,却有着非常不平凡的意义。

因为,邓家媳妇生了一个女娃,全家人都沉浸在喜得千金的兴奋中,只是他们当时并不晓得,那个女娃后来被全世界熟知,给他们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辉煌。

她便是邓文迪,世界传媒大亨的第三任妻子,奉婚14年,有两个混血女儿,流连于西方上层社会,结交世界权贵名流,过着常人无法想象的顶级富豪生活,经常往来于北京和纽约之间。

纽约,一座世界级大都会,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娱乐与时尚界,也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而在1968年,中国老百姓只能在某些报刊国际新闻版面的角落里,偶尔看到这个地名,对于它的繁华程度与国际影响力,毫无概念和认知。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在邓文迪的人生中留下了一段最难忘却的岁月。

从中国走到纽约,从国内走向国际,这种勇气和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还需要一个恰当的机遇作为桥梁。碰巧能力和机遇,她都拥有!这不仅照亮了她的光明前途,而且是一路的花香。

遥想当年,在邓文迪出生的半个月后,也就是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做出重要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中国掀起知青下乡狂潮,数以百万计的青年离开城市扎根农村。

而就在这一年,远在大洋彼岸的默多克,正处心积虑地收购伦敦《世界新闻》,一个忙于事业的成功商人,肯定不会预料未来的第三任妻子会来自中国,并且已然降生。襁褓中的邓文迪连世界的样子还没看清楚,她的家人更不会把跨国婚姻这种天方夜谭与自家女儿联想在一起。

那时,中国和美国,“默”家和邓家,就像两条还未相交的平行线,运行在各自的轨道上。

邓文迪的一切造化和机遇,都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她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的受益者之一。

所以,每次谈起祖国,她总是那么深情,为祖国,她总是尽心尽力,毫不吝啬。汶川大地震时,她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捐出巨款,多次偕同其他国际名人关注灾情,为灾区捐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