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带领周人走向富强。公刘的后人又在“豳”地建立国都。这个地方,在今天陕西旬邑、彬县一带。
经过周人祖先的辛苦经营,周人所在的地方,财物丰盈,土地肥沃,人们安居乐业,俨然是人间乐土。到了古公亶父做民族首领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大事件。
当然,古公亶父也是一个很标准的仁义之君——他毕竟也是周人的祖先嘛,周人当然只会念他的好,所以我们看到的文献记载的古公亶父的事迹,只有光辉灿烂的一面。
古公亶父秉承后稷、公刘的事业,继续发展农业。这时候,豳地的富饶肥沃已经是远近闻名了。
你富足了,自然就有人眼红,要来分享财富。有一支戎狄部落,就前来骚扰,侵犯豳地,抢夺财物。
换作一般的领袖,该怎么办呢?率众起而反抗或者是直接投降,好像就这两条路吧。
但是古公亶父处理的手段不太一样。他认为戎狄只是想要财物,要财物,那给他们不就完了吗?反正土地肥沃,不断会长出来更多的东西。于是,古公亶父就很友好地把财物给了戎狄,老百姓因此没有受到丝毫伤害。
不过,人的贪欲是无法得到满足的。没过多久,戎狄就发起了第二次侵扰。
这次他们要的,就不仅仅是财物那么简单了,他们要人民和土地!什么意思?就是说,古公亶父你走吧,把人民和土地给我留下!老百姓都很愤怒,你这也太欺负人了吧?人人拿起农具和兵器,要和戎狄打仗。
这就好像后来的忽必烈说,南宋皇帝,你们走吧,把大宋江山和大宋子民给我留下!
南宋的皇帝和大臣选择了反抗,尽管反抗失败了。
但是古公亶父的处理手段还是一如既往的出人意料。
《史记·周本纪》记载他是这样说的:
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古公亶父说:老百姓立一个君主,是为了对他们有利。现在呢,戎狄攻战的目的,是我的土地和人民。老百姓受我统治和受戎狄统治,有什么区别呢?若老百姓因为我而打仗,用牺牲子民的方式来换取君位,我不忍心啊!
古公亶父的这些话,听起来是那么的有理,但是我总觉得哪里透着一股子不对劲。
他的这个选择,表面看起来是为了不牺牲老百姓,但是稍微深入想想就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面对强权和暴力,自己逃避不说,更关键的是把百姓推向未知的水深火热之中。
退一万步,你避让可以,但要看接替你管理的是什么人。接替你管理的,是文化习俗截然不同的戎狄,怎么能就这么退缩了呢?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不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