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黛玉的爱情(10)

楼外寻梦:红楼女性赏析(初编) 作者:宋歌


唯有这种“由爱而怨,由怨而恨”的感情,才是坠入爱河的青年男女的真实感情。它比崔莺莺那经过几起几伏历尽波折的爱更加真实动人,比杜丽娘的还魂之爱,更加现实而不堕入虚幻,宝黛之爱是真正的“生死以之”的人间之爱,是最美丽的爱情,也是最“复杂”的爱情。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

“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如此看来,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

果然二人又因“金玉”之论起了纷争,引得宝玉又一次摘下颈上的通灵宝玉,咬牙狠命往地下摔去,见到这种场面,气得黛玉把“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简直闹得不可开交。知心的丫鬟紫鹃,“一面收拾吐的药,一面拿扇子替林黛玉轻轻的扇着”,爆炸的气氛渐渐趋于平和。谁知平时最会看主子眼色行事的袭人此时偏不知趣:

一时,袭人勉强笑向宝玉道:“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该同林姑娘拌嘴。”林黛玉听了,也不顾病,赶来夺过去,顺手抓起一把剪子来要剪。袭人紫鹃刚要夺,已经剪了几段。黛玉哭道:“我也是白效力。他也不希罕,自有别人替他再穿好的去。”袭人忙接了玉道:“何苦来,这是我才多嘴的不是了。”宝玉向林黛玉道:“你只管剪,我横竖不带他,也没什么。”(第二十九回)

宝玉摘玉摔玉,黛玉大哭大吐,简直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只好等得贾母和王夫人来收拾这难堪的场面了。

这是黛玉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她的痴情。温言软语是痴情,眼肿如桃是痴情,旧帕题诗是痴情,泪葬落英是痴情,而谁能说这“怒剪扇穗”不是痴情呢?这个举动似乎有些乖戾,有些不近人情,但唯其如此才能把黛玉对“金玉良缘”的不屑和不满,把对“木石前盟”的坚贞和不移,通过这特殊的方式,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来。真情却以无情的方式出之,作者的笔真是深入黛玉的肺腑中了,黛玉的真爱大爱,深情痴情,以极其反常的方法表现出来,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如下信息:他们的爱是痛苦的,这爱负载着沉重的因袭的重担——即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形成的有形的抑或是无形的压迫,常常使他们艰于呼吸和听闻;他们的爱是无望的,既得不到家长的承认,又遭到他们自己彷徨无主、处处生疑的病态思维的否定;更可悲的是黛玉的“爱情至上”思想遮蔽了她清纯的眼睛,把周围的一切都视为“无有”,所谓“目下无尘”,然而正因为如此,很多原本亲密的友朋也离她而远去,只有紫鹃等少数人还多少给予她一些关切和同情,所以在她无路可走的时候,徘徊流泪的时候,没有谁愿意伸出援手,她只好孤身前行,痛苦探路,在刚见微茫曙色之时,复又陷于黑暗。当然我们不能埋怨黛玉的“孤高傲世,风流自赏”,反而应当赞赏她的不妥协精神,因痴情而陷于病态的真诚。在我们为黛玉的遭逢洒一掬同情之泪的时候,好像也应当提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黛玉不这样,后果又将如何!答曰:不妨看一看宝钗的遭遇。她用了浑身解数,终于坐到了宝二奶奶的宝座上,但那后果不是很分明吗?未几,宝玉出家做了和尚,披着大红猩猩毡“云山不知处”了。只剩下宝钗独守空房,挨着那孤寂的漫长的岁月。即使作者笔下有情,让宝黛二人终于了了情缘,那结果也将不言自明,何须我们再来饶舌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