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嘟》 杜甫很忙(3)

都嘟(第一季) 作者:马未都


杜甫的诗为什么耐读?

诗歌为什么一路走下坡路呢?文学修养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原来跟儿子说过,他早年出去读书,我说你这个中文我就不太指望什么了,但有一个事儿,唐诗宋词一定扔在枕头边儿上,看多少遍都没有坏处只有好处。我到今天有时候睡不着觉了,我还拿一本唐诗翻翻,唐诗我翻了无数遍了。

诗歌的表现力我们都知道,是无尽的。我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词——是无尽的?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用一首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唐诗,作一个简单的解释。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唐诗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首诗。听着好像就是一个简单的意境。这诗有什么好处呢?它怎么写得好呢?

先说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四个颜色吧!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顺畅地把四个颜色熔铸在一句诗之中。前半句是满足你的听觉,“两个黄鹂鸣翠柳”;后半句满足你的视觉,“一行白鹭上青天”。能有感受吗?它在两行诗中,非常自然地把四个颜色和听觉及视觉全部都容纳在里头,天衣无缝。

第二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含西岭”什么意思?这个“含”字非常重要,“西岭千秋雪”是一个物像,如果“窗含”这个框架在里头,没有这个参照物,那东西就显得比较寡味。这个之间的感觉叫什么?叫空间感。后半句,“门泊东吴万里船”。不管是从东吴来的船,还是即将发往东吴的船,这是一个时间概念,非常漫长,是可以让你遐想的。

我们仔细一想,刚才听觉、视觉、时间、空间,你有什么办法自然地融入四七二十八个字中,而让读者不轻易察觉?这就是大诗人杜甫的能力。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甚至没有欣赏的能力。

刚才讲了杜甫的诗,从中能感受到那么丰富的意象,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有想过的。但现在的诗,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感受不到。不是说它不好,是它不可以流传。也许在将来的文学史上,会这样流传,说当时中国人思想混乱,诗歌也出现这种混乱状况:任何人都觉得自己说一句话就是诗。我说今天的艺术跟过去的艺术不能相比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今天失去了标准。没有标准大家都觉得自己行;如果有标准,大家就不会认为自己行。比如唐诗是有标准的,什么标准呢?绝句和律诗是有字数限制、有韵律限制、有对仗限制、有用典限制的。它有很多限制,所以才好玩儿,它才能分出高低。就跟踢球一样,不管是踢足球打篮球,还是打乒乓球,一定是规则在前;如果没有规则,这个球赛就变得非常没有意思。

脱手秀

这首诗能知道的人我估计不是太多,但是一定有人知道。因为观众能人多了,比我能的人多了去了。

这是苏东坡写给他同乡张师厚的。中国古代社会最优良的制度是科举制度,只要你通过乡试、会试、殿试,你就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当年苏东坡曾从密州迁到徐州来。到这儿来的时候,张师厚要到洛阳去殿试。乡试、会试、殿试,到殿试就是最后一关。张师厚要去赶考,途经徐州跟老乡苏东坡见面。苏东坡作了两首诗送给他,这是其中一首。

这些字非常有意思。你们前些天看过苏东坡的《功甫帖》了吧?这字像不像《功甫帖》里的字?宋代的字就是这个状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