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嘟》 北京的庙会(1)

都嘟(第一季) 作者:马未都


过年中间,我们都去哪儿呢?庙会。

庙会很有意思。我们先说它为什么叫庙会,它怎么不叫集会呢?就因为过去人头攒动、商贾云集的地方都在庙宇旁边,汇集在一起,所以叫庙会。

记忆里的北京城庙会

北京过去最有名的庙会是哪儿,你知道吗?是隆福寺。可惜隆福寺今天没了,隆福寺没了真是很可惜。为什么隆福寺没了呢?皇家大寺院,占地那么大,那么宏伟的建筑为什么没了呢?给拆了。它为什么被拆呢?就因为它占地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正是需要地皮的时候。小庙拆不出地方,所以一定要拆大庙,大庙本身前面空场就大,再把这庙全部拆干净,巨大一块地就出来了。拆完了隆福寺,隆福寺就剩了一个名。隆福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很红火,上小商品市场上服装市场。后来盖了个大楼,最后一把大火,歇到今天,它再也火不起来了。

与隆福寺遥相呼应的是护国寺。护国寺的寺院也比较大,但跟隆福寺比就差很多了。隆福寺的庙会是北京首屈一指的,商贾云集,到民国时期,连外国人都特别爱逛这个庙会。因为地理位置所致,隆福寺也称之为东庙,而护国寺称之为西庙,东西二庙是当时北京城区——内城城区里,两个非常聚集人气的地方。

今天各个城市都有超级大商场,各种品牌聚集在一起。过去没有,过去不提供这个场所,所以商业云集的地方一定是大空场和集市。这集市一到过年过节就更加热闹,所以就形成了庙会。庙会慢慢就演变成一个固定的词汇,指的是过节时期,尤其是过年这日子里一个攒人气的活动,大量的人要到那里去吃,去购买各种好玩的东西,再有就是买古董。你看看王世襄先生的很多回忆录,就讲当年很多东西发现于隆福寺庙会,这些东西今天都成为国之重宝。

春节期间,各地方都有庙会,有表演,有商品销售,主要是小吃,大家都不是为消费,就是为了一个乐,能在那里看到风土人情。我第一次逛庙会印象太深刻了。小时候逛庙会心里非常乐意,但实在是个灾难。有一个地方叫厂甸,就在琉璃厂那个地方,暴土狼烟,都是土地场,人挨人。我小时候印象深刻的就是视野可及全是大腿,全是各种人的腿,因为你个儿矮嘛。我爹给我买了一个巨大的糖葫芦,至少有个三尺长,我扛着,一直扛到家,舍不得吃,拿着玩。当时多少钱呢?巨贵,一块钱。

由于庙会人多,走道的人多,地上那个土都趟起来了。每回从庙会回来的时候,从上到下这衣服都得出去抽打。北京人谁家里都有一“抽打”。一顿抽,抽得到处都是土,抽干净了进屋。我小时候对庙会就有这样的概念,比如卖糖葫芦的肯定最多,什么捏糖人的,搞棉花糖的。过去那庙会啊,它实际上是逢五逢十就有,不是说一定要过年过节,过去的庙会就是今天的集市嘛,农村都是五天一小集,十天一大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