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端木蕻良作品新编 作者:端木蕻良


1 £▲ 鱼·

刖 舌

崛起于抗战时期的东北流亡作家端木蕻良(1 9 1 2- 1 996 ,原名曹汉

文,学名曹京平),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才子文人”之

一。他所作的诗文画及书法自成一体,小说叙述手法更是多彩多姿、别

具风格。端木又是一个对中国民俗文化有深刻理解的“杂家",一个有

独特眼光的“红学”专家。

端木于 1 9 1 2 年出生在辽宁昌图一个拥有大片土地的乡绅家庭。

思想开明的父亲在他十一岁时就把他送到天津上中学,接受西方化的

新式教育。在东北草原长大的端木,不仅很快就被西方文史哲作品以

及欧美电影所吸引,而且也开始尝试编学生杂志并用白话写小说。

“九一八"事变后,端木积极参与了学生运动。因此,只在清华读了一

年历史的他,1 93 3 年就匆匆辍学逃亡到天津。无家可归的端木,一时

陷入极端失望苦闷之中,但很快就把其满腔的郁闷和激愤通过文学的

形式宣泄出来,其成果就是二十一岁的他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即一气呵

成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但由于战乱等原因,这部气势澎湃的

长篇直到六年以后才得以出版。因此,在 1 93 6 年 1 O 月发表的短篇小

说《些鹭湖的忧郁》就成了端木在文坛初露锋芒的处女作。随后便一

发不可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连续发表了十一部短篇和一部长篇

前 言 00 1

小说,从此成了颇有名气的东北流亡作家之一。

1 938 年端木与萧红在武汉结为伉俪以后,先后蛰居重庆、香港。

不过,这段动荡的生活却成了两人的创作高峰期,曾被柳亚子誉为“文

坛驰骋联双璧”。1 942 年多病的萧红悄然离世。孤独的端木,离开了

刚被 日军占领的香港,辗转桂林,常常把 自己锁在房里,闭门谢客。他

半年没有写过一个字,有一天突然文思顿开,一天之内就完成了短篇小

说《初吻》。这是继当年创作《科尔沁旗草原》之后,端木再次明显地通

过小说写作来宣泄自我情感,不同的是,这种情感已不再是当年对丧失

了的东北家园的眷恋和对变革动荡的渴望,而是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

感。40 年代成了端木的又一个短篇小说创作的丰收期。

年近.七旬的端木,“文革”以后又开始了文学创作,为读者留下了

大量诗歌、散文、杂文和回忆录,特别是开始了长篇巨作《曹雪芹》的创

作。只可惜他的健康每况愈下,长篇创作已力不从心,最后只好带着没

能完成《曹雪芹》下卷的遗憾,于 1 996 年 1 o 月离开了人世。

端木的小说创作差不多都是在抗战时期发表的。从主题和内容来

讲,萧红去世的 1942 年可以说是划分他小说创作前后期的分水岭。从

1 936 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以后的六年,可以算为早期。端木对文学主

题的关注以及他自己刻意创建的文学话语,从一开始就已经远远超出

了区域性的范围。表现的对象从遥远的东北边塞,一直到繁华的城镇

都市,其中有粗野辽阔原始的大草原,又有繁华的大上海和战时的陪都

重庆。而他的文学主题则始终环绕着对“国”、“家"和“自我”的关怀,

既满怀爱国激情,又充满思乡感伤或怀旧情感。端木正是通过文学创

作来宣泄内心的愁苦,牵动他的读者和他一起领略时代的动荡,同时一

起体验流亡者自我的心理危机。还应该指出的是,无论是东北的方言、

002 端木蕻良作品新编

华北土匪的黑话,还是南方的吴语或上海滩的洋泾浜英文,在端木笔下

竟都能运用自如,为无声的文字叙述增添了奇异的声音效果和浓烈的

乡土色彩。

此书入选的端木的十个短篇小说,前五篇是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其

中《鹭鹭湖的忧郁》是 1 936 年端木第一次在全国性文学刊物上发表的

作品,也是最早显露他文字写作独特性的代表作。这几乎是一篇没有

故事的故事。小说里所表现的农民的贫穷饥饿,及其引发的阶级冲突,

是 30 年代左翼文学中常见的主题。而不同在于,作品所具有的浓烈的

乡土气息,甚至在中国传统诗和画中才常有的自然意境,一下子就把读

者带进一个情、景、人、物交融的世界。小说结尾的鸡呜呼唤着黎明的

到来,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整个故事又始终被一种忧郁情绪像

迷雾一般笼罩着,引人深思。

后五篇小说是端木文学创作第二时期的代表。1 942 年以后,端木

的小说主题和风格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宏伟粗犷、辽阔壮观的一马平

川和江河湖泊,被细腻而又复杂多变的人物自我的心理世界所取代;当

代的时势风云也被颇具神秘象征色彩的魔幻寓言所覆盖。虽然端木早

期作品中的自我形象——《科尔沁旗草原》的主人公丁宁——仍然时

不时地出现,如 1 943 年发表的短篇《海港》,但是一个渴望成为当代英

雄或至少成为“新人"的贵族少爷,现在却成了一个只能用游手好闲浪

荡堕落,来掩饰他失落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时代旁观者。童年往事成了

进一步挖掘创作主体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彷徨的手段,而不再是端木用

来反映时代主流和生活动荡的镜子,姊妹篇《初吻》和《早春》就是明

证。这两篇作品玲珑精致,表现出一种浓烈的感伤失落的情感,如哀婉

悲伤的挽歌。端木还运用了更多象征寓意甚至超脱现实的手法,来表

前 言 00 3

现世事人情,如《雕鹗堡》和《红夜》,通过民间传说和寓言来间接反映

或喻讽现实。端木的创作风格从早期的浪漫化、理想化的现实主义,转

向寓言化、思辨化的象征主义或现代主义。这些变化反映了端木对社

会人生,特别是对自我的再思索、再认识。 .

收入本书的数篇散文随笔,有对故人的回忆思念,也有作者中学时

期写的充满激情的论文。端木喜欢写游记《,香山碧云寺漫记》就是其

中范例。在写景和抒怀情感之间,他显然倾向后者;而这种情怀又并不

是单纯借景抒怀,而是把个人的即兴之感和历史典故、地方风土人情紧

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特具历史感和民俗文化内容。端木对猫狗花鸟

草木玉石古董都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鸟鸣》一文,算是

显例。

评论杂谈部分收入了端木蕻良的几篇评论文字和漫谈文艺的文

字。端木本人是一个有相当功底的书法家,他的字就带有些王羲之的

秀美洒脱风格,因而他对书法的研究是颇有心得的,本书选入《傅山的

书法美学》一文,聊作代表。同理,端木对散文、随笔以及木刻的看法

也值得一读。他一直以鲁迅为其文学入门的引路人和终生敬重的老

师,本集收入的《论鲁迅》一文可以让读者体会他对鲁迅的情感和理

解。

编者还选了端木谈家庭和创作经验的两篇自叙。《科尔沁前史》

是端木的家族史,既是非虚构又是虚构的。端木的本意是为读者提供

一些了解作者家乡和家族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去解读他的长篇《科尔

沁旗草原》和其他以东北为背景的小说。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史"端

木也用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方式来写,倒是令人再思。而他的创作

谈更是直接介绍了他的写作动机和审美原则。

004 端木蕻良作品新编

对《红楼梦》和曹雪芹,端木算是一辈子情有独钟。如果说他把曹

雪芹当作自己如魂如父如师的楷模,大概也未必过分。选入本集的

《宝玉新释》等四篇,只是他这方面研究的点滴体会而已。

入选的十通书信,是端木早年给鲁迅和茅盾,以及晚年给研究他的

海外学者夏志清、葛浩文(H ow ard Goldblatt)及笔者的信。他的书信不

仅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同时表现出他的待人处事

的准则及书信风格,无疑有助于读者了解他本人及其作品。另外,端木

还是一位少有的擅长撰写旧诗词的现代作家,因此,本书刻意选了几

首,以供读者鉴赏。

因篇幅有限,本书仅能精选部分端木的优秀作品,其中尽量顾及作

品的代表性及体裁的多样性。所谓“新编",就是为读者提供重新阅读

端木作品的机会,以便重新认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特别是其作

品体现出的超越时空的美学价值。

孔 海 立

20 1 0 年 5 月

前 言 00 5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